落實自償性公共建設 方能提振信心與投資
【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8日電)郵局明起禁收企業大額存款。由於缺乏低風險投資工具,市場資金近半年來大量轉向定存。學者建議,應落實自償性公共建設,營造信心氛圍,透過乘數效果,方能具體提振民間投資。
去年9月爆發雷曼風暴後,全球股市崩跌,國人大舉匯回海外資金,但這些錢卻都選擇回到最安全的避風港–定存或定儲。
從央行統計數據就可看出,自2008年10月開始,個人及企業定存(包括定存與定儲)年增率飆揚至10%以上,從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年增率依序是10.42%、10.75%、11.96%、10.81%。
央行三大貨幣總計數的統計也可以看出市場游資充沛,而且大量轉往定存。
央行最新公布1月M1A、M1B、M2等三大貨幣總計數年增率4.84%、1.79%及7.17%(調整季節性因素分別為0.91%、0.01%及6.78%)。
今年央行今年M2成長目標區為2.5%至6.5%。1月M2年增率立即超越原訂目標,這顯示廣義的貨幣實在太多,也代表存款太多。
雖然1月份M1B年增率是近一年來首度由負轉正,代表資金有回到股市的趨勢,但顯然回到股市的資金還不夠多。
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分析,中華郵政公司禁收企業定期存款,這代表台灣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業雖然苦於缺乏資金,但仍有些企業擁有雄厚資金,在市場不確性前題下,特別重視風險規避,郵局就成為最安全避風港。
受惠於中國家電下鄉政策奏效,台灣面板、半導體等廠商近來都接到急單。
不過,梁國源表示,急單並不會使廠商有正常投資行為,因為以往一次給三個月的訂單,現在改成一個月、一個月下單,也可能由一個月改成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下單。未來訂單不明朗,廠商就不可能有信心。
若能創造出一個令人有信心投資氛圍環境,讓手中握有現金的廠商可以選擇比定存更高收益投資機會,就能有效引導市場游資,參與政府公共建設、民間投資,或是投入股市,進而活絡整體經濟。
中國透過擴張財政政策,補貼農民購買家電,讓家電下鄉政策,化為擴大內需具體動力。
梁國源建議,貨幣政策工具是被動的,目前台灣政府也應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特別是擴大內需要趕快執行,因為政府支出對提振信心與經濟成長率是最直接。
他分析,一旦政府擴大公共工程支出,就會帶動一連串產業效應,有廠商接獲工程訂單,有所得,就會有更多民間消費,一連串乘數效果,就會營造出無數機會與有信心的投資環境氛圍。
他具體建議,台灣應落實自償性、且能引發大眾共鳴的公共建設,一個「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很大政府投資案。一個不會造成後代子孫財政負擔、且是全民樂見的大型公共建設,才能提振信心與民間投資。
今年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已連續3個月回升。有些經濟學者認為,中國擴大內需政策已展現一定成效。那麼台灣擴大內需政策成效呢?這正考驗政府官員的執行魄力與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