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專家黃景楨 在藝術天空遨翔
黃景楨,1962年生於台北縣三峽鎮鳶山,如今已登上國際風箏展演舞台;神情開朗、個性積極的他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不要讓自己有興趣做的事被字典定型,你就可以做出一片天。
現年47歲的黃景楨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系,1987年畢業那年就因畢業設計作品「風箏博物館」獲年度系友獎;1994年參與台北建城110週年主題風箏製作、市政府廣場風箏表演;1995年還因研發出新型組合式風箏,榮獲多國專利。
引起更多人注意則與他參與1996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風箏館企劃、展覽與表演有關。隔年還被延攬成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風箏藝術諮詢委員。
之後他陸續參加國內外諸多藝術展,國外部份有2002年西班牙「菲立普王子藝術科學博物館」個展、西班牙國際風箏節表演、荷蘭海牙個展、獲第25屆荷蘭國際風箏節首獎;2004年參加美國紐約曼哈頓WinterGarden風箏表演、巴黎文化中心風箏展等。
2006年,他在紐約世界金融中心辦個展;2008年到美國聖路易科學中心辦個展。國內外一年都會舉行數場展覽,讓他忙得不亦樂乎;40多歲的人,因而還像孩子一樣愛動,沒有老沉氣。
很多人無法想像做風箏可以做出一片天,至今多數人仍認為不能靠藝術過生活。黃景楨說,他10歲就開始做風箏,起因是看到哥哥做的風箏飛上天,一條線碰到雲朵,讓他感覺「一條線碰到棉花糖」的樂趣,他想要複製那份快樂,於是他開始做風箏,一直做到現在。
持續力來自何種心動的感覺?他笑說,好玩的是,本來是想要複製「一條線碰到棉花糖」的樂趣,沒想到動手做後,好玩的事在之後一一發生。
他眼睛發亮、語氣篤定的說,上帝造物十分有意思,他的心有種動力,就是會想讓愛人飛上天(他有個風箏作品就是兒子的臉),而且想飛也是人的慾望,於是他把這股發自內心的想像寄託於做風箏。這就是他做風箏做得樂此不疲的原因。
不僅國內玩風箏的人都知道他,當他在國外辦展時,不認識他的人看了他以星際為背景的風箏作品高掛在挑高建築中,半透光呈顯出的視覺效果後,都會問他,「where are you from(你來自哪裡)?」因為美的感動,把人心拉近了,無形中也拓展自己家鄉台灣的知名度。
但他最終得以一直做風箏的原因又是什麼?他想了一想說,有人把他做的事叫工藝或是其他,但他從不這麼想,他希望大家在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時,「不要管你做的事,原本在字典裡是什麼,你就會做得快樂、做出沒有界線的一片天!」
──轉自《中央社》(//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