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體驗眷村文化 回顧台灣歷史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晨台北報導)眷村在台灣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產生,隨著社會發展逐漸走向衰落。最近一部描寫眷村生活的台灣電視連續劇帶動了台灣的眷村文化熱。台灣著名的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說,眷村文化有濃厚台灣文化特色,反映眷村文化的作品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眷村題材受歡迎

台灣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以眷村為背景,時間跨越幾十年,描寫了眷村生活的喜怒哀樂和年輕人成長的故事。

電視劇播出後不但收視率一路上升,還掀起一股眷村文化熱。「光陰的故事」製作人、被稱為台灣綜藝教父的王偉忠說,眷村文化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眷村在台灣是個很大的族群,大概20個人就有一個和眷村有直接關係。」

經歷過眷村生活的一代人對眷村有著美好的回憶和眷戀,年輕人則對他們上一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好奇。所以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這類反映眷村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廣受台灣各年齡層觀眾的歡迎。

台北開服裝店的陳太太就是在眷村長大,眷村生活的一點一滴她都記得:「裡面有170戶人家,像一個長長的巷子,從1號走到170號,每家人都認識。我是從小在那裡長大的。眷村裡的男孩子很壞,常常打女生。村子後面有一條小溪,我們常去抓魚。眷村的媽媽每天能聽到她們吵架,有的講台語,有的講普通話,家鄉話,還有一個最有文化的事情,每天可以聽到麻將聲。」

眷村的興衰

1949年國民黨軍隊戰敗來到台灣,大陸不同省籍的軍人眷屬就被安置在台灣各地的民宅、農舍、學校等,後來經過擴建和發展就形成了眷村和獨特的眷村文化。

一開始人們以後馬上會反攻大陸,所以抱著一種暫時居住的心理,但隨著時間推移,眷村成了他們的家園,一住就是幾十年。

幾代人過去了, 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導致眷村衰落、拆除,現在各地的眷村已經所剩無幾。

不過,眷村長大的人難以忘記那段純真和追求理想的歲月。王偉忠說:「我們是戰後一代人,已經4、50歲,這個年齡的人開始回憶過去。這很正常。很多人非常懷念那個年代。那個時候有個台灣精神,大家互相幫助,相濡以沫,對未來的幸福和快樂都有追求的信心。」

開服裝店的陳太太也說最讓她懷念的就是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單純:「那時候是最沒有爭議性的日子,那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到現在還是身邊最好的朋友。」

將眷村文化介紹到大陸

王偉忠也很想把這些故事介紹給中國大陸觀眾:「現在正在進行。他們也會對這些劇情有興趣。包括我的舞台劇『寶島一村』。『寶島一村』更轟動,是完全講眷村的東西。大陸的人應該蠻想看看49年這撥人到台灣以後是怎麼生活和成長的。」

雖然台灣大多數的眷村已經改變或消失,不過它畢竟代表了台灣一段很重要的歷史,對台灣文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

認識到眷村的歷史意義,人們開始注重保留、維護眷村的建築和文化,比如台北101大樓附近的四四南村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眷村博物館。在這座台北最現代化的大樓襯托下,眷村的一排排平房更顯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

關鍵詞:台灣,眷村,眷村文化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