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年),有個和尚名叫澄如,是嘉定縣人。他一貫苦行修道,每日粗茶淡飯,齋戒虔誠。他經常刺血寫經,曾因失血過多而休克,過了一百多天,才甦醒過來,所以便改法名為「再生」。
在昆山縣(今江蘇昆山縣)內有條河,河的東岸,住著一個名叫王良國的老人,家裏很富,但兒子重病,久治不癒。這一天,他進城辦事,下午匆匆返回。等趕到河邊,錯過渡船,只得在碼頭露宿了一夜。
待天亮回家,兒子已死了多時。王良國老人非常痛苦,悵恨沒有在兒子臨死前見上一面,這都怪河面無橋的原因。於是,他發誓要在河上造一座橋,以便利來往的行人。
建一座石橋,要花費上萬資金,老人家裏雖然富有,但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老人決心拚命籌集這筆資金。於是,王良國老年出家,當了和尚,身披袈裟,開始化緣募捐。
老人去祈見德高望重的高僧石奇,徵求他的意見。石奇和尚見王良國老人年邁體衰,恐他難以勝任此項工程,主張另找一位年輕的和尚,協助此事。並說:「若要建成此橋,一定要再生耒才行。」
老人雖感力不從心,但回去後,仍然積極籌辦建橋之事,可惜,還沒準備好,老人便撒手人寰了。
當時,再生和尚住在瑞興縣,偶然來到昆山,有個居士對再生和尚說:「聽說石奇和尚的讖語是『再生來』,現在您的法號恰好是『再生』,難道這座石橋,非要等到您來,方能建成麼?」再生和尚聽說後,便發誓要把石橋建成。
在再生和尚的努力下,石橋已建成一半。可是,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江浙一帶洪水氾濫,化緣募捐十分困難,再加上有人散佈了惡毒的謠言,攪亂了官民之心,使建橋的工程中斷下耒。
原來,有個後台老闆,他掌控著那些渡船的船公,怕大橋建成後,會砸掉他的金飯碗生意,所以便散佈流言蜚語,力圖阻擋建橋。
再生和尚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便來到縣衙門口,講明:建橋對社會、對官府、對百姓都有利無害,散佈建橋有害的才是邪說。如果你們不信,我願先斷下自己的左臂,以證我言之誠信。待此橋建成後,再看此舉之利弊,如果利少弊多,我願再賠上我這條性命!講完,便立刻斷下了自己的左臂。他以此舉,震憾並換得了縣官的支持。
只見他斷臂流血如注,不一會兒便昏倒在地。百姓見狀,急忙請來名醫,用最好的止血藥,敷住傷口,止住了血,再生和尚,又奇蹟般第二次從死亡線上活了下來。
有個名叫徐果亭的人,知道了這件事,便替再生和尚向撫軍及縣令等人募捐。在眾人的贊助下,石橋終於建成了。耒往的人們絡繹不絕,都稱讚這座大橋,建得實在重要,非常必須。有力的粉碎了建橋有害的惡毒讕言。
斷臂造橋,感人至深。再生和尚用自己的行動,凸顯了生命的價值,證明了佛家弟子無私無我、利國利民的博大胸懷!
正是:
老闆自私造謊言,
危害社會欺良善。
佛徒斷臂把橋建,
至公至正感宇寰!
(事據《高僧傳》)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