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29日電)台灣是否應與中國大陸洽簽ECFA?經濟部今天召開首場座談會。部長尹啟銘說,簽署ECFA後,估計可使台灣GDP增加1.374%;政府與對岸已有接觸,未來也考慮納入「退場機制」。
總統馬英九競選時提出推動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政見,當選後致力落實兩岸經貿正常化。
但「CECA」與中國大陸跟香港、澳門所簽「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英文名稱相近,為避免混淆,馬總統決定將名稱定調為同樣具備自由貿易協定(FTA)性質,發音接近台語「會再發」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兩岸洽簽ECFA主政部會經濟部一個月前就展開國內溝通工作,成立推動ECFA幕僚工作小組,由政務次長鄧振中擔任召集人,規劃舉辦研討會、溝通說明會、公聽會,廣徵民意、凝聚共識。
原訂 3月中旬召開的首場研討會,因綠營揚言赴場外抗議,為免模糊焦點,經濟部臨時喊卡,延至今天才邀請學者、業界代表,召開首場座談會。
尹啟銘今天引述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模型研究結果指出,未來「東協加一」、「東協加三」生效後,恐迫使台灣產業外移,使台灣經濟成長率下降1%,喪失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但兩岸簽署ECFA後,將可使台灣 GDP增加1.374%,並大幅提升石化、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
他並透露,政府已針對洽簽ECFA事宜,與對岸有所接觸,接觸狀況不便對外說明,未來將循序漸進推動。
在座談會中,部分與會代表提出兩岸仍處敵對關係、互信基礎薄弱的質疑。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杜震華因此建議兩岸ECFA,可比照部分國際協議,納入「退場機制」,規範一旦發生特定狀況,可於通知對方 1年後終止協議,以降低外界疑慮。
尹啟銘表示,未來進入洽簽階段時,將考慮納入當對方未善意、認真執行協議時,可於通知後 1年取消相關條款的「退場機制」內容。
經濟部表示,未來將繼續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擇期分別在中、南、東部各舉辦 1場座談會。經濟部強調,推動洽簽ECFA目前仍在個別研究段,將持續傾聽各界聲音,廣徵民意,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