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8日電)一個立體帆船造型的風箏竟可飛上天!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4月起推出「鳶飛魚躍、夢想起飛」黃景禎風箏特展,展出6種系列的立體與平面特殊風箏。
傳藝中心今天指出,相傳先人在清明時節有放風箏的習俗,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能除病消災、帶來好運。現今這種習俗雖不常見,但風箏的製作品質已經進階為工藝、藝術與科學的結合。
現年47歲的黃景禎,建中畢業後考入淡江大學航海系,原本希望由航海完成自己一向自由自在的生活夢想,但這個規劃卻在看到建築系同學施放立體風箏時有了轉變,他決定轉入建築系,學習正統的設計理論與方法,並藉此開始設計製作風箏。
退伍後,黃景禎成立室內設計工作室,閒暇之餘設計製作各式多樣豐富又具美感的「風吹」(台語),加上融入許多藝術巧思,將風箏帶向工藝創作的另一高峰。
1996年,黃景禎在當時的宜蘭童玩節中,參與風箏館的展出,開始打響國際知名度,先後受邀前往西班牙與荷蘭舉辦個展。
這次黃景禎在傳藝中心推出的特展,從4月1日到6月21日,展出「星空」、「快速大帆船」、「年年有魚」、「九如」、「背影」與「水鳥阿比」6種系列的風箏作品。
「快速大帆船」作品以一艘長約1公尺、高1.3公尺的中世紀大帆船為造型,從設計到試飛共花半年,價值新台幣上百萬元。
另外,因為啄木鳥老是背對著人們停在樹幹上,「背影」創作就是以啄木鳥的背影為圖案,是風箏、也是有趣的生態裝置藝術。
「水鳥阿比」作品則以等比數列,將多隻水鳥阿比做成大小不一的平面風箏,並以「雙面皆可飛」的方式將骨架夾在中間,懸掛於室內時,觀者如同在池塘偶遇驚飛的鳥群,美好而短暫。
黃景禎表示,人說風箏是民俗童玩,也有人說是傳統工藝,然而風箏基本上滿足人類的幻想、解脫塵世的束縛,才是千年不衰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