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7日報導】屏東客語返鄉系列2(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7日電) 全客語教學民國96年9月在屏東3所幼稚園、托兒所實施,由於台灣從未實施過全母語教學,屏東縣客家事務處處長古秀妃委託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進行成效評估,結果令人興奮。
第一年實施只找了3所幼稚園、托兒所,古秀妃說「實在沒有信心能夠成功,擔心家長會認為學客家話影響小朋友其他的學習而反彈」。
於是,古秀妃委請屏東教育大學幼教系主任陳仁富及助理教授陳雅鈴,進行成效評估並提供教學協助,其中,陳仁富是客家人。
3家園、所各選一班實施全客語教學,大、中、小班都有,1年實施下來,古秀妃擔心的家長可能會反彈問題,在陳仁富和陳雅鈴的評估後發現,全客語教學的小朋友在中文及數概念表現上,並沒有負面的影響。
陳雅鈴說,反而因為多學一種語言,小朋友在多元彈性思考、創意思考及溝通敏感度上有較佳的表現,在中文上比沒有學客家話的小朋友表現要好。
陳雅鈴表示,這樣的結果和國外對孩子學雙語的研究報告吻合。她說,所謂的全母語教學也就是國外所說的母語沈浸式教學,在國外已有不少國家用沈浸式教學搶救流失的母語,如紐西蘭毛利語、英國威爾斯語和夏威夷的原住民語等,國外的研究也顯示,在幼稚園實施母語沈浸式教學,是成效最好的時期。
陳仁富說,最擔心的家長會反彈問題,在實施後,多數的家長不但沒有反彈,部分家長反而很高興在家裡做不到的「說客家話」,因為孩子把「學習單」、「學習護照」帶回家,讓他們和孩子一起說客家話,家裡開始有客家話了。
「學習單」和「學習護照」是陳雅鈴與實施的學校合力設計的「家庭作業」,讓小朋友回家再與家長對話學校學習的內容,進而與社區的居民用客家話互動。
客語沈浸式教學從學校「浸」入家庭,再「浸」入社區,是客語返鄉運動的最終目標。
1年實施的成果給了古秀妃前進的信心和動力,她帶著客務處承辦這項計畫的黃冠靜,一家一家的拜訪客庄地區的幼稚園和托兒所,說動了17家園所共22班在97年度參與全客語教學,98年度則有15所31班有意加入全客語教學,不少園所從一開始實施的1個班級增加為兩個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