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工多數生存條件日趨艱難

標籤:

【大紀元3月2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楠北京報導)在中國,農民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這些遊走於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流動人口,不僅求職難,而且生存條件也日趨艱難。

*北京皮村:中國農民工生存縮影*

在北京市東五環附近, 有一個叫皮村的地方。在全村6000人口當中,外地打工者佔到5000,隨便走進一個院落就可以看到租屋住的農民工。記者首先碰見的是胡天泉和他的妻子。

他們夫婦倆原來在杭州一家印染廠打工,最近來到北京,靠花10幾萬元買下的一輛卡車拉貨掙錢。但是金融危機使他們生意蕭條。

胡妻說:「今年不是金融危機呀?一個勁地沒生意。我們去年才買的(車),一個勁老是賠錢嘛,不行!」

胡天泉說:「現在金融危機嘛,沒有貨,也急人!現在幾天,有的時候十來天,拉不了一車貨。車在馬路旁等著嘛。」

胡天泉說,一輛車全年的維修、保養、保險費用加起來就得好幾萬元:「真不行了,給車賣掉,打工嘛,還上廠裡上班掙個死工資。」

像胡天泉這樣的農民工並不在少數。在皮村村口,一排貨車和起重機停放在那裏,等待僱主找上門。來自河南南陽的陳伍夫婦跟記者聊了起來。

記者:你買這車要多少錢呀?
5、60萬。
記者:現在活好掙嗎?
不好掙。
記者:能把投資賺回來嗎?
不能,不能。現在金融危機了,活不好幹。像今年過完年節,連自己吃就不夠,就花自己的本錢。

說著,陳先生遞上自己的名片,希望記者能在百忙之中幫他攬活。他說,實在找不到活就只好賠錢賣車,然後進廠打工或者回家呆著。

不過,對許多農民工來說,退路已經沒了,因為農村老家並沒有地可種。胡天泉說,村裡已經有10年不發新地了:「現在30年不動地呀,有的娶了媳婦、(生了)小孩,都沒地嘛。像我們那兒,家(裡)幾個人都沒地。就是靠出外打工嘛。在家裏種的地都不夠吃的,地都沒有嘛。」

來自河南的孔女士也是因為家裏地太少而不得不出來打工的。她說:「在外邊跟家裏比,收入肯定多少高一點。在家,一年就那麼幾畝田,你能掙多少錢?能收入多少呀?我們家6口人也就3、4畝田吧。」

*經濟放緩農民工辛苦度日*

但是,在外打工也不容易。孔女士原來在工地上給民工做飯,現在碰上金融危機,活難找,一直賦閒在家。她丈夫是木工,按說也算手藝人,不過一天也就掙幾十塊錢,還要撫養孩子,生活過得緊巴巴的。特別是大兒子在鄭州上大學需要錢。

她說:「今年就該畢業了,他的理想還想再繼續上,想考研究生。自己吃點苦、受點累,也得供他呀,從親戚朋友借,也得讓他上。現在這個社會沒有文化不行。像我們沒文化,到外邊已經被淘汰了。」

孩子這個話題勾起了孔女士對留在家鄉的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思念,兩行淚水不禁潸然而下。她不知道甚麼時候能跟孩子團聚,更不清楚未來能在哪裏安頓下來。她給記者看了一幅打工者子弟畫的畫兒,那上面畫的是五顏六色的高樓大廈。

她說:「你看這後邊寫的,『我們希望在外打工的人都能在北京有戶口,住上高樓,過個安寧的生活。』你想這是打工的人可以有這種?這是小孩子一種思想感受。但是我希望有這種願望。這種願望是永遠達不到的。」

陽光志願者組織從2004年起實施打工子弟學校執教項目。這個組織的主席張潔說,對這些孩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自己身份的認同。

張潔說:「你說他是北京的,因為他們很多孩子出生就是在北京。但如果是北京城裡人看這些孩子,就不認為他是北京人,覺得他還是農村來的,但是他們如果真正是回到他們老家之後,可能跟老家裏的人又覺得有點隔閡。他們覺得我畢竟在北京也生活過那麼多年吶。」

農民工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城市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是他們往往享受不到改革成果,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有人認為,應該讓農民工享有城鎮戶口及相關的社會福利。在最近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上,青海省政協委員馬虎成建議取消二元戶籍管理。

他對記者說:「這種管理不利於城鄉之間的共同的交融和發展,也不利於促進農村的,特別是新一代的農民的發展。我們現在要在戶口以及農民工的平等待遇和城市的融入感、接納感這個方面做一些制度上的變更。」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橫河:誰是滲透農民工的敵對勢力
2500萬農民就業困難  中共面臨第一大考驗
廣東仍有46萬外省農民工未找到工作
大陸農民工失業加劇 衝擊中共政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