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3日電)2月失業率創歷史新高,達5.75%,近期急單效應雖發酵,不過急單效應尚無法刺激企業增雇員工,僅能改善低工時等情況,真正要降低失業率、改善失業問題,仍有待經濟復甦。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2月失業率達5.75%、失業人數62.4萬人,季調後失業率5.63%,受失業波及人數136.5萬人,中高齡失業人數13.8萬人,皆創民國67年調查以來新高。
2月失業率創史上新高,統計數字比網路經濟泡沫化時更惡化,主計處官員表示,目前仍看不到勞動市場轉好的跡象。
以近期急速發酵的急單為例,使製造業的產能運用率提高,可減緩無薪休假,不過休無薪假在主計處的人力資源認定中,並非失業者,因此,急單只是讓工廠將現有無薪休假員工徵召回生產線。
主計處官員表示,除非急單能讓企業的產能需求超越目前人力負荷,才會新聘僱員工,就會直接降低失業率。
3月明顯出現急單效應,雖恐無法立即改善失業率,不過仍可望微幅減少低工時人數、甚而微幅提升受僱者的經常性薪資。
根據主計處統計,受到景氣業務不振、廠商實施無薪假等影響,今年1月平均工時僅145.7小時,已連續4個月較去年同月減少,加班工時更創史上新低。
主計處官員表示,目前勞動市場裁員、減薪、縮減工時等情況相當明顯,除失業幅度、速度仍快,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也持續以大幅度攀升,為另一值得關注的警訊。
失業率往往受到新年、畢業潮等季節因素影響,例如新年當月臨時性工作增加,當月失業率可望得到紓緩,又如每年5至8月因大學畢業生開始投入勞動市場,由原本非勞動力轉為勞動力,導致失業率較易攀高,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可進一步檢視勞動市場的真正變化。
根據主計處統計,2月季調後失業率5.63%,創史上新高,較1月上升0.3個百分點,不僅已連續11個月上升,較1月的增幅也為歷年之冠。
主計處官員表示,自去年10月失業明顯惡化以來,每個月季調後失業率增幅,平均以0.2至0.3個百分點攀升,幅度偏大,若季調後失業率的月增幅度能控制在0.1個百分點以下,且持續幾個月,才是勞動市場真正要轉折的跡象。
今年5月起即將進入畢業求職潮,若景氣不見明顯反轉,國內失業率恐進入新一波「創新高」的高峰期,主計處官員表示,5至8月失業率攀升機率較高,但如果屆時季調後失業率上升幅度能逐月縮小,就不需過於擔心。
反之,若景氣衰退影響企業聘僱應屆畢業生的能量,今年暑假期間失業率若與季調後失業率同步高速攀升,也將為勞動市場進一步惡化的警訊。
失業率屬於經濟的落後指標,失業率何時能止穩回跌,關鍵仍繫於整體經濟表現。
近期的急單效應是否能持續發酵,由「急單」轉為正常、持續成長的「正常」訂單,將使平均工時穩定成長、屬於同時指標的經常性薪資才會止跌回升,就業人數才能增加,最終導致失業率逐步下降,經濟復甦才是改善失業問題的最終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