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新興國家 信用崩盤隱現

標籤:

【大紀元3月2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由於投資人接二連三自新興國家逃離,在貨幣、股票以及債券價格重挫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國家發生外債違約。一些中東市場,尤其是杜拜已經陷入危機,其他新興國家則可能跟著崩塌,產生所謂的骨牌效應。

該文透過三項指標—經常帳赤字、短期負債以及銀行貸存款比率,來判斷一國面對全球信用危機時的脆弱度。就經常帳赤字佔GDP(國內生產毛額 )比重而言,去年許多小型東歐國家都出現二位數赤字,巴基斯坦、南韓以及波蘭今年經常帳赤字可能達到八%或以上,相當於泰國在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赤字水準。

一九九七年初,泰國的短期負債達其外匯存底的一三○%,預估目前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短期負債比率都超過二五○%,匯豐(HSBC )預估南韓此項比率將在年底超過其正在萎縮的外匯存底,印尼、南非以及匈牙利的外匯存底越變越薄,俄羅斯情況亦然。

用來衡量銀行體系健康度的銀行貸存比,俄羅斯、巴西、南韓以及匈牙利等國在這項比率皆逾一,意味所屬銀行依賴海外貸款,為國內放款提供融資,因此將因為全球信用危機而飽受壓力。

相較之下,亞洲新興市場整體來看仍是全球新興市場中最安全的市場。僅南韓因為龐大的短期外債,以及銀行高度槓桿操作,風險和波蘭一樣高。

上述三項指標只能評估各國的相對風險,要評估一國在面對危機時的絕對風險,必須預估未來十二個月的對外融資需求。瑞銀分析師安德森計算四十五個國家對外融資和外匯存底的差距,發現只有十六國出現融資差距,其他國家的外匯存底即使沒有新的外資流入,皆足以應付未來一年的國際支付所需。這十六國全都位在中歐或是東歐,榜上有名的還有兩個大型新興國家:巴基斯坦以及南非。

大多數新興市場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有助於避開危險,不過很不幸的,信用危機持續越久,這些國家的外匯存底就會縮水得越厲害。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破空:溫家寶訪歐,心態如中學生
評等降融資難 亞洲企業面臨破產危機
胡少江:世界經濟危機將成為「中國奇跡」的終結者嗎?(1)
敬紙 : 解決經濟危機怎能倒行逆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