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對一般人來說,織布是不是一個遙遠的名詞,至少對我與我身邊的朋友們是。現在我們身上穿的都是現成的成衣,而生長在這個時代,又住在城裡,頂多知道縫紉機,但也不是人人會用;人人會拿針線,更不是每個會拿針縫東西的人都能縫出一個作品來。一些人雖然看過奶奶已廢棄不用的手動縫紉機,但頭腦中已經沒有所謂的紡紗與織布的概念了,更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像對夏蟬語冰那樣茫然不懂,能理解也有限。
因此,初次聽聞有人在教織布時,心裡真是覺的不可思議,怎麼可能的事情?在這個時代──教織布?在自己有限的生命經驗裡,加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總覺的自己如果要學和布有關的工藝,那應該就是縫紉了吧!在我的世界裡也只能認識到縫紉,至於織布,只是個存在於書本上的名詞,帶著古老的韻味,或許對許多地區的原住民而言,它還代表了一種對自己種族文化的傳承。
織布和文化有關,從沒想過會在自己的生活裡出現。於是我報名了簡易織布課程,體驗那古老的技藝。
從早上的整理經線開始,再慢慢的用飛梭織緯線,一塊110公分長,30公分寬的布,竟然織了一天,接下來再用這塊織好的布,隨各人的需要,做成圍巾,小提包,抱枕等。一兩天做下來,真的能夠體會到一個東西來之不易。同學們大多是第一次織,也都不要求多漂亮,能做的出來,有就好了,並說,以後冬天要做夏天的東西,夏天要做冬天的東西,否則,冬天做冬天的東西,做完冬天已經過了。
學會了最簡單的織布方法,對世界的看法起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這個年代,是一個遠離手工的時代。從孩提時代被教導,嗯,這是帽子,這是毛衣,這是包包,這是枕頭,這是被單,這是窗簾……。發展到今日還有品牌,這是什麼什麼牌的帽子,衣服……。總覺的世上好多東西,一個名詞一個名詞的記不過來,只從書本上學到了,這些都是用布做的(當然還有其它的材質)。
學會了織布,才體認到這些其實都是用布去變化的,而布其實只是線——經緯交錯的產物。於是世界變的簡單多了,沒有那麼複雜。很多東西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只是外形不同。
面對一塊自己織好的布,選擇是很重要的。我織好的準備做抱枕的那塊布,一頭是土黃色,另一頭則是彩色的,在還沒裁切之前,可以選擇做兩種風格不同的抱枕:一種是土黃色為主,彩色點綴;另一種則是彩色為主,土黃色點綴。但,只能選一樣。反覆思考了很久,下不了決定,因為兩種都很漂亮,而且一但下了決定,選擇了一樣,不論是對是錯,另一樣選擇就永遠失去了。除非能夠再重織一塊布,只是那樣太廢時了。
問旁邊人的意見,沒想到旁邊的同學老師們,喜歡兩種選擇的人都有,比例是1:1,最後告訴我:自己的事自己決定吧,反正是自己織的,怎麼樣都好。這可難為了我這個凡事少有自己意見的人,習慣了配合別人,依著他人的期望做事,聽到自己決定吧這句話反而愣住了。
猶豫不決最後終於下了決定,在裁切下去的那一刹那,一個時常在問自己的問題開始消溶:如果多年前,當時自己做了另外一個選擇,今天會怎麼樣?其實沒有如果了,在選擇下去的那一刻便定下了,無論是別人的意見,還是自己的願望,在自己做選擇的那一刻,另外一個選擇就永遠的失去了,還去想那麼多做什麼,徒增自己的困擾罷了。在關鍵時刻人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無論對與錯都得對自己負責,別往後看,往前看。
特別的是,往前看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也都會說,也不曉得聽過幾百次了,一直到現在,才懂,才知。以前只是聽過,只是會說,而且說的很表面,卻沒有內涵。
織出來的抱枕,圍巾,小提包等,自己都沒有留,全部在長輩們身上了,可惜的是來不及將作品的倩影留下,所以沒辦法和看倌們分享囉。
課程結束後,抱了個小小織布機回家,老闆問要不要選能織寬一點的,能織50公分寬的比較長久。心裡怕先生笑我是原始人,於是不敢買大的,買小的,結果回家後這個小織布機確實織的不夠寬,只能織30公分,要織50公分還得織兩次。唉,其實先生也沒說什麼,那怕是自己想的,原始人又怎樣呢?「怕」真是一種讓自己格局變小,能力無法發揮的東西,能夠克服「怕」的人,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
不過已經決定了,沒法換貨,也不想再多花錢,只好累一點,多織幾次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