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評論

【香江城語】脹縮之間求生存

【大紀元3月17日訊】3月10日,中國統計局公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回落1.6%,是6年多來首次出現下降,也是1999年來最大跌幅。同時,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下跌4.5%,為連續第3個月處於通縮區間。對於中國經濟可能邁入通貨緊縮的議論,統計局罕見發表聲明指出,這種說法為時過早。

通縮中,物價不斷下跌,企業的投入超過了產品帶來的經濟價值,企業實質負債上升,生存環境惡化,導致失業率上升,進一步打擊需求,物價持續受壓,如此這般循環。內地官員自然不願輕易接受通縮這一說法,因為與通脹相比,通縮更加難以治理,更有經濟師稱其「致命」。然而,分析催生通縮的幾個因素,通縮在中國已經不是風險,而是嚴峻的既成事實。

引發通縮的首要因素是生產過剩,而這已是中國經濟結構性的問題。內地官方媒體曾報導,納入國家監控的650餘種商品類別,產能長期過剩的就有620餘類之多,導致全國40%的產品必須長期依賴「低價傾銷」至國際市場。隨進口國家陷入衰退,中國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立刻浮出水面。另外一個因素是需求不足。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但「國富民窮」,個人平均收入在世界百名以外,佔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民沒有消費能力。

通縮已經殺埋身,但中國今年整體通脹目標仍然定在4%,顯示政府高層沒有正視經濟現狀。內地經濟評論家時寒冰指,內地政府在推出關鍵的經濟政策時,往往都是落後現實幾拍,以致延誤了重要戰機。如在全球經濟步入蕭條狀態的情況下,內地一直在延續控制流動性、抑制通貨膨脹的錯誤政策,最終使中國經濟雪上加霜。他認為,當局沒有分清楚,中國經濟中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僅存在於虛擬經濟中,實體經濟尤其民營經濟中其實是資金嚴重緊缺的。一刀切的緊縮政策令實體經濟進一步萎縮,大量企業尤其民營企業次第倒下。

內地執行的巨額刺激計劃,加重經濟對政府已經過度的依賴,通縮也會因此加劇。蘇格蘭皇家銀行駐港經濟學師貝哲民上週表示,中國政府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否則經濟將面臨W形復甦和持久通縮的風險。

在筆者看來,中國經濟根本問題在於政府過度斂財與干預,導致內部需求長期疲弱,制度性與結構性的弊端不去,經濟將會每況愈下。所以,對中國來說,與其加大刺激,不如積極求變。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