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碟為何來去神速?(上)
從多維時空理論出發,我們就可以解釋很多不明現象。比如說飛碟運動時沒有加速過程,在高速運行中可以直角拐彎,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即可以超光速飛行…
縱觀人類時空觀發展,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牛頓的經典物理學成果出發,把宇宙看成是機械的,看成是一個以固定規律運轉的精密機器:比如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星系如同一個巨大鐘錶的許多齒輪。這就是機械的時空觀,是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框架體系,把時間與空間完全割裂開來。
第二階段,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摒棄了牛頓的絕對時空概念,將時空結合起來建立了相對論時空觀:對於任何一個慣性系,時間是用相對於這個慣性系靜止的、同樣構造的鐘來度量的。
廣義相對論時空觀還取消了慣性系的概念,以彎曲的空間概念把物質、運動和時空聯繫在一起,否定了將時間與空間分離的想法。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描述靜態的、孤立的、均勻分布的時空,沒有建立高維動態時空流形的物理概念,沒有分析時空結構的演變。而且後來新的觀測事實,如水星進動、X射線爆發源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形成了挑戰。
第三階段,現代科學已經認識到我們存在的時空世界事實上是十分複雜的,絕不是只存在著我們人類用肉眼可以感知到的空間。在這基礎上,人們發展了現代時空理論。
時空與能量
人類的視覺就是對物體的一種量度,通過視覺知道物體的大小、顏色和存在形式等。而度量的實質就是被度量者的能量反映給度量者之後,度量者所能感應到、接收到的能量範圍。因此,度量本質上是一種度量者和被度量者之間的能量對應關係。在高能量層次中可以觀察到低能量層次,而反之則不能。
肉眼是用分子構成的,視覺就依賴於肉眼對被觀察物體所反射或輻射出來的能量的吸收範圍。因為肉眼分子的能量有限,所以人類只能看到肉眼分子能量對應的能量粒子體系構成的物體。實際上要觀察微觀的粒子(如原子核),就要用波長同樣範圍的光波來照射它,並讓它反射到我們的肉眼中。而波長與原子核直徑相當的「光」,連構成視網膜的分子本身都能穿透,好比是用竹籃打水、筷子喝湯,所以肉眼根本無法看見。這就像是照相機中感光的膠片不能記錄比膠片晶粒(硝酸銀晶體)更小的細節是同一個道理。
宇宙、時空的本質歸結於能量;粒子的層次性、能量的層次性差異對應於不同的時空,不同層次時空都有各自的不同的時空結構、演化規律。◇(待續)
(本文摘編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