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13日電)曾冠華是一般人所謂的「玻璃娃娃」,一路飽受骨折之苦,但他微笑面對人生,不僅競馳田徑場,完成輪椅環台,更在國標舞台上,舞出生命的風采。
曾冠華自許是「防彈的玻璃娃娃」;「在脆弱的骨頭外,我的內心無比堅強。」
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曾冠華出生的頭幾年,家人覺得他像一般平常小孩,看不出有任何異樣,頂多只覺得抱起來骨頭柔軟,但也不以為意。直到6歲,他仍不會走路,生平第一次骨折後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他罹患了罕見的疾病。
「明天又要進手術房被屠宰了!」每次進開刀房前,他都會向病友自我解嘲一番。
小時候即使只是一個不小心的跌倒、咳嗽,都會讓曾冠華身體多處骨折。他笑說,「從小到大,雖然已經開刀20多次,對手術也習以為常了,可是每次開刀前,心裡總還是會有一點害怕。」
曾冠華記得,「小時候到了夏天,看著大家換上短褲,也是我最頭痛的時候。」他掀起褲腳,指著打上鋼釘固定的雙腿說,因為從小到大常開刀,加上站立時的壓迫會造成骨頭變形,他的雙腿彎曲就像數字「3」的形狀。這讓他小時候,每逢夏天都不敢換上短褲出門;直到多次手術後,才逐漸將彎曲的骨骼接直。
今年26歲、現在就讀華梵大學建築系的曾冠華比班上的同學大了4、5歲。由於從小經常進出醫院開刀、治療的關係,求學的過程中休學時間最長曾達1年半,因此也使他的求學生涯比起他人更為艱辛。
在學校,他常常必須像一個「新同學」般,才能夠融入團體;身體上的不便,使他很習慣「被排擠」或「打不進團體」的情形。對此,他沒有埋怨,只是樂觀,一笑帶過,「不受歡迎也沒關係,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夠了。」
但他知道,「要活就要動!」曾冠華認為自己先天的身體狀況不如一般人,因此更需加強後天的鍛鍊。當初在振興醫院一名復健師的鼓勵下,開始接觸各類運動,他發覺原來自己也能享受運動過程中汗水淋漓,舒緩身心的快感。
書架上擺了一座座獎牌,曾冠華難掩得意的神采,解說他在運動場上的彪炳戰績。他從國中開始參加台北市身心障礙運動會,曾拿下輪椅競速賽100公尺、200公尺金牌,更在2008年的全國殘障區運中,代表台北市,拿下110公尺超越障礙賽第1名及100公尺輪椅競速賽的第4名。
「田徑場上比的是誰先到達終點,但人生當中,有很多事不是求快、求勝」,他話鋒一轉,拿出華麗的舞衣說,「我進大學時,開始接觸輪椅國標,當初怎麼也沒想到敢上台表演,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調適後,觀眾的掌聲又讓站在台上的我,多了幾分自信,少了幾分緊張。」
接下來,他與「輪椅國標」名人林秀霞搭檔,在全國輪椅國標賽中拿下青年殘障組冠軍,也曾在科技大廠鴻海尾牙宴上,萬人面前盡情表演。他說,田徑場上的比賽是一個人埋頭苦幹向前衝,「輪椅國標」的舞者則必須延展全身,與舞伴互動,一起帶領觀眾享受美妙的旋律與舞姿。
曾冠華在住院治療時,也曾結識一群脊髓損傷的病友,並響應他們發起的輪椅環島活動,希望讓社會大眾關注身障者對於無障礙空間的企盼。靠著雙手和輪椅,他在10天9夜的行程中,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那一年,他才15歲。
那一趟環島行程,第1天從中正紀念堂出發,最後抵達新莊迴龍,過程中還由現任總統、當時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馬英九一路陪跑到台北橋;沿途幾十公里的路上還遇到大雷雨,「大家真是又累又狼狽。」
環島行程當中,每天都要推行輪椅2、30公里,相當疲累,加上缺乏精良器材,有些身體損傷程度比他還嚴重的同伴勉強坐上製作粗糙的輪椅前進,不小心割傷了手臂,都還是堅持,推著輪椅走完全程,讓他相當感動。
「痛苦」兩個字是他生命經驗中如影隨形的同伴。曾冠華說,「痛苦,是因著每個人的想法而加諸的語彙,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痛苦,但別人無法替你承受,只有自己轉換心境,保持冷靜,敞開心胸走出來,才有可能在逆境中找尋轉機。」
他也以水泥含量稀疏的「海砂屋」比喻先天骨骼發育不良的病友們,鼓勵他們「要活就要動」,從輕微、適量的運動做起,不要老是整天困在家裡,這樣才能像他一樣,從運動中找回健康和自信。
「我們只有骨頭脆弱,但內心和智慧都很堅強,」對於外界慣用「玻璃娃娃」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病友,曾冠華並不認同。他希望外界用正常眼光看待這些病友,讓他們的人生走得更穩健、更踏實。
每當有人以「玻璃娃娃」稱呼曾冠華,他總會反駁,「我可是『防彈的玻璃娃娃』。」不論身體是否真如「玻璃」般脆弱,曾冠華以無比的堅毅,照樣運動照樣跳舞,又環台一圈,讓人們看到,他處於人生的逆境,依舊可以寫出絢爛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