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NGO
【大紀元3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伶達、陳亦偉台北1日電)作家褚士瑩今天表示,台灣的非政府組織 (NGO)大多不喜與企業合作、創造非善款營收,這樣的觀念有待改進,因為沒有營收的團體並無法計畫長遠的目標,以及作永續的發展。
由金車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吃喝玩樂也能救地球」座談會,邀請長期參與公益旅行的作家褚士瑩分享他的心得。
褚士瑩表示,他造訪許多國家之後,發現台灣的NGO在經費上過度避嫌,以英國為例,英國的NGO在非營利基金會管理下,容許私人公司為基金會賺取營收,創造更大的團體效益。
反觀台灣的NGO每年募得款項皆必須在年終前花掉75%,否則就會被課稅,他認為這樣的作法會讓善心捐款的美意打很大折扣,慈善團體無法利用善款達到助人的最大效益。褚士瑩鼓勵慈善團體應以商業化方式經營,因為每一個好的團體都能夠創造收入。
褚士瑩也提供參與公益旅行的心得指出,過去行善時都只是用自身的想法認為別人需要什麼,現在他認為,幫助是要多觀察別人的需要與感受,如此一來,服務才會變得有效,而不是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