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情緒(4-11)「科學新聞」的報導
【大紀元2月15日訊】《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的大眾版──《科學新聞》(Science News)(註8)是一份嚴謹的報刊。AAAS於紐約市舉行的會議結束之後,《科學新聞》在一九七五年二月八日出現以下報導:
科學家對植物的「超常感應」表示無奈
儘管存在已久並廣為大眾接受,認為植物具有心靈感應的理論已經被一般的科學法則反駁並捨棄。至少這是科學家的意見。打不倒的克里夫‧巴克斯特對這整件事有不同的「原始感知」。巴克斯特認為,植物能夠對人類的思想和行為作出「情感上的」回應,而他同時也是這套理論的創始人。他在上星期於紐約舉行的AAAS會議與一群正派睿智的科學家會面,會中包括了兩位植物生理學家。科學家們本著最完整的科學傳統,指出巴克斯特研究工作中的嚴重不一致。巴克斯特則一如他在過去幾年所作的──為他在植物身上觀察到的心靈感應現象而辯護。
身為一名資深的測謊儀操作員,巴克斯特於一九六七年將植物接上測謊儀,並觀察到圖譜上的一些震盪,這些震盪發生的時間似乎與他的某些思考和動作──像是燒葉子或是殺死豐年蝦──不謀而合。他在超心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三篇關於這項實驗的文章。此後,他未曾重複這項實驗,也未發表任何相關成果。
巴克斯特變得小有名氣,尤其是在彼得‧湯普金斯和克里斯多夫‧博得合著的《植物的秘密生命》於一九七二年問世之後。然而,隨著愈來愈多養植物的人試著與他們的綠色理論的無稽而必須加以反駁。最佳起手之處就是重做巴克斯特的實驗,而AAAS的專題研討會就是發表實驗結果的理想場合。因此,巴克斯特和他的科學界挑戰者們在紐約碰面,互相比較彼此的資料。
在記者會以及正式研討會中,兩位生理學家──康乃爾的艾德加‧蓋斯提格和來自聖安東尼奧科學無限研究基金會的約翰‧克美玆──發表了他們嘗試重複巴克斯特實驗的失敗結果。他們並未發現植物的生物電流動態與人類的思想或行為間有任何關聯的證據。在反證巴克斯特效應的過程中,克美玆發現了問題的來源。他質疑,所謂的植物超常感應,其實只是巴克斯特的電子儀器內部電子訊號所造成的假象。
由於未採取適當的隔絕措施,這種訊號經系統放大後被記錄下來。
巴克斯特以「科學方法的頑固執行人」自居,為自己的實驗辯護,並批評他人的實驗有著不同方面的問題,例如儀器間的些微差異、受測植物和豐年蝦被意識所影響,以及緊張的實驗環境等等。耶魯的植物生理學家亞瑟‧蓋斯頓反駁了這些批評,他表示:「可重複性是信賴的標章」,而科學的普遍化不應完全倚賴實驗者所用的儀器。
當巴克斯特發表了優格菌的超常感應現象,而克美玆發表了另外一項失敗的重複實驗後,整場記者會變得一團混亂。會後,打不倒的克里夫‧巴克斯特以他的優格經驗娛樂走廊上的二十幾位記者,留下現場震驚、挫敗而表情尷尬的科學家們。
科學界到底為什麼要挑戰巴克斯特呢?讓一般大眾相信他們能與植物溝通有什麼不對呢?蓋斯頓說,填補大眾對自然的認知與科學家信念之間的鴻溝,是科學家的社會責任。除此之外,偽科學觀念已經讓某些人相信,將有蟲害的農地照片經過輻射處理可以消滅昆蟲。諸如此類的觀念對於世界上存在食物危機的地方是「具毀滅性的一派胡言」,蓋斯頓說。
這幾場研討會達到了什麼成果?蓋斯頓告訴《科學新聞》的記者:「這是科學家和記者們第一次聽到巴克斯特親口說出:他只在九年前做了一次實驗,未曾重複實驗結果,也尚未證明任何事情。」「我們一直本著正常的處理態度對其最初的研究提出質疑。」
巴克斯特仍舊未被說服。「他們根本無法將它推翻」,他堅持說。「這個現象是真實的,不會消失。它就像外面的任何一片樹葉一樣,是活生生的。我要繼續研究,希望其他科學家也一樣。」
這個事件是科學界的當權派唯一一次集合起來在公開場合中向我挑戰。然而,許多獨立科學家卻表表示高度興趣,尤其是當他們並非身處於替某些生物理論或既存知識「捍衛信念」的立場時。說起來,著名的耶魯植物學家亞瑟‧蓋斯頓應該屬於這一類科學家。蓋斯頓博士是少數早期造訪中國大陸的科學家之一。他目睹了以針灸代替麻醉的手術過程,回國之後為針灸說了許多好話。也許他在這方面有開闊的心胸,但在植物學專業上卻還墨守成規。
《科學新聞》在這篇報導中兩度稱我為「打不倒的巴克斯特」,只因我拒絕被打倒。聽說著名的人類學家瑪格麗特‧密德(Margaret Mead)在會議現場對她的朋友珍‧休斯頓(Jean Houston)說:「他們做得不夠好,沒能打倒巴克斯特!」非常遺憾的,我從未有機會認識瑪格麗特‧密德,但曾在一九七一年第一次與珍‧休斯頓會面。她當時與她的先生羅勃‧馬司特(Robert Masters)一同造訪我的實驗室。
一九七五年AAAS的會議期間,由於透露正在實驗優格活菌的消息,我接到了一個來自紐約市著名優格經銷商的有趣回應。他們與我聯絡,並顯得非常困擾。他們似乎不希望顧客們意識到吃進去的是活的細菌,即使那是事實。因為這麼一來,他們就恐怕要教育他們的消費者好菌和壞菌的分別。
一旦了解我對優格所做實驗的範圍之後,他們就不再與我聯絡。關於我對優格的研究請見第六章。最奇怪的回響──也是關於優格的──稍後出現於一九七六年一月號的《君子》(Esquire)雜誌中。其內文寫道:「科學家宣稱優格會跟自己說話。」我的優格研究獲選為當期的「一九七五年百大不確定成就」之一。
在所有關於我的研究的報導裏,這是少數上了封面的一個。以下是《君子》雜誌的敘述:
野莓呼叫蜜棗,野莓呼叫蜜棗,聽到請回答──測謊專家克里夫‧巴克斯特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中提出報告:他偵測到在實驗室兩個盡頭的兩盒優格間出現了電流脈衝。巴克斯特宣稱盒子裏的細菌在互相溝通。
用這樣的方式來描述我的優格研究,並且出現在這樣的媒體上,是件蠻奇怪的事。儘管如此,報導的訊息是正確的。
註8:《科學新聞》,卷107,期6,〈對植物超常感應的爭議〉(Controversy Over PlantPsi)。(重印經科學周報《科學新聞》之許可。Copyright 1975。Science Services版權所有。)
(轉載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緒》一書)(//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