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輔導加工提升價值 化解農作盛產危機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7日電)因應農作盛產價跌,政府持續推動耕鋤。長年輔導農業升級的台大園藝系教授鄭正勇則表示,與其推動耕鋤,不如輔導發展相關加工製品,提高盛產農作價值與產值。
鄭正勇說,耕鋤是目前政府因應農作盛產、菜價跌的慣性措施,但是耕鋤把農作棄置在農田裡所產生的施肥效用,並沒有高過綠肥;或應構思突破僵局的因應對策,借鏡他國用農產品發展加工製品的成功案例,增加因應對策的多元性,讓農作盛產危機變成轉機。
他指出,以鄰國為例,韓國泡菜不僅成為該國知名美食,還外銷各國,單價也不低,並在超市、百貨通路裡熱賣;這麼鮮明的例子,何不向韓國學習;日本的醃蘿蔔,也是高級通路的販售商品;反觀台灣民眾也愛吃醃蘿蔔、菜乾等,這都是可以加工發展的產業。
他又舉例,很多人出國旅行或洽商,常覺得蔬菜攝取量不足,也可以加工製成冷凍乾燥蔬菜旅行隨身包,且該加工製程只會流失一點維他命C,很多礦物植與纖維都還存在,也仍有抗氧化的營養價值。
他強調,蔬菜盛產時,就是食品加工製造業取得食材的好時機;與其老是把農民不懂得改種其他農作物,作為持續推動耕鋤、浪費農作物的理由,不如輔導農作物加工製品業的發展,還可以增加農作物市場價值。
他表示,冷藏農作物也是一個方式,例如紅蘿蔔冷藏後可儲藏數個月,遇菜價高時,可釋出調節市場菜價與供應量;總之,農作盛產、菜價跌的因應之道,不應只仰賴耕鋤為主策略,應於平時紮根,推動農業多元發展、提高價值,才能真正改善農民生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