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自由廣場

中國人權 : 「天安門母親」呼籲「兩會」對「六四」進行調查

【大紀元2月27日訊】今年6月4日是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遭當局軍事鎮壓20週年。在此紀念日到來之前,「天安門母親」群體–由在當年的政府鎮壓行動中喪失了親人的母親和親屬組成的團體,2月26日授權中國人權發表其致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公開信(公開信全文附後)。

公開信呼籲:

1. 真相:重新調查「六四」事件,公佈死者人數、死者名單;

2. 賠償:就每一位死者向其家屬作出個案交待,依法給予賠償;

3. 問責: 對「六四」慘案立案偵查、追究責任者刑責。

公開信指政府當局在20年漫長歲月裡刻意掩蓋「六四」真相的做法,把中國變成了一間「密不通風的『鐵屋子』」,「『六四』受難親屬和傷殘者的一切哀號,一切哭訴、一切呻吟都擋在了『鐵屋子』以外。」

今年的全國政協和人大會議將分別於3月3日和5日在北京開幕。該公開信是致參加「兩會「的代表和委員的。這是「天安門母親」群體自1995年以來第15次致函「兩會」代表。在歷年參加簽名上書的難屬中已有19人故世。

附公開信全文:

請拿出勇氣,衝破禁區,直面「六四」

尊敬的十一屆二次會議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今年,是「六四」大屠殺20年。

上一個世紀的1989年6月4日,中國當局發動了一場對首都和平示威者及和平居民的大屠殺,嚴重違背了本國的憲法,違背了一個主權國家所應承擔的保護人類的國際義務,由對人權和公民權的一貫侮蔑發展為反人道的暴行。

在已經過去的漫長歲月裡,政府當局刻意淡化「六四」,不准國人談論「六四」,禁止媒體涉足「六四」。中國猶如一間密不通風的「鐵屋子」,把民間所有關於「 六四」的呼聲,把「六四」受難親屬和傷殘者的一切哀號,一切哭訴、一切呻吟都擋在了「鐵屋子」以外。今天,你們作為「兩會」代表、委員,莊嚴地坐在大會堂裡,能聽到來自「六四」的吶喊嗎?能聽到「六四」難屬的痛苦嘆息嗎?現如今,當年的血跡早已被沖刷,彈痕也早已被抹去,屠殺的現場擺滿了奇花異草,變成了一片和平繁榮的景象。

可這一切能掩蓋得了當年的罪惡,能消除得了遇難親屬年甚一年的傷痛嗎?

不!絕對不可能。「六四」大屠殺早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它絕不是輕描淡寫的「政治風波」,也不是什麼「嚴重的政治風波」,而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反人道暴行。無論何種力量,都無法否定20年前被機槍、坦克奪去千百條鮮活生命這一嚴酷的事實!

二十年的時光不算短了,足夠一代人的成長。後起的一代,沒有經歷過當年的腥風血雨,沒有感受過屠城後淒厲靜寂的死地。過去了,似乎一切都過去了,「請君莫唱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這二十年,國家領導人換了一代又一代,從第二代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你們「兩會」代表、委員也換了一屆又一屆。隨著時間的推移,情勢的變化,似乎給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提供了一種有利於弱化「六四」,把「六四」推向遙遠歷史年代的機會。

然而,中國的天安門母親不答應。我們認為,在「六四」定性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含糊,無論是堅持最初的說法,還是改變這種說法,都應該以事實為依據,讓真相來說話。如果當年軍委主席鄧小平發動的「平息反革命暴亂」搞錯了,那就必須推翻,必須通過既定的法律程序予以糾正,向全社會公佈,不能用含糊其辭的「政治風波」來搪塞。

天安門母親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切按事實說話、做事,不相信任何謊言。我們從最早的尋訪活動起,對所尋訪的人員都經過反覆查證、核實,到目前已知的194位死難者中,無一人有任何暴力行為。他們均屬於那場屠殺事件的無辜受害者。他們是為正義而死的,我們惟有為他(她)們討回公道,追尋遲到的正義。否則,我們將無顏面對死者的亡靈。

從上個世紀的1995年起,我們這群「六四」慘案的受難者和受難親屬,每年鄭重地給「兩會」寫信,提出公正解決「六四」問題的三項要求。這就是:重新調查 「六四」事件,公佈死者人數、死者名單;就每一位死者向其家屬作出個案交待,依法給予賠償;對「六四」慘案立案偵查、追究責任者刑責。這三項概括起來,就是 「真相、賠償、問責」六個字。

我們始終秉持和平、理性的原則,呼籲「兩會」和政府當局按照民主、法制的程序,以協商、對話的方式求得「六‧四」問題的公正解決。然而,我們的此項要求始終沒有得到「兩會」的討論。

為了打破解決「六四」事件的僵局,使事態沿著平穩的道路發展,我們於2006年提出:可以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對一些存在重大分歧,一時無法取得共識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爭議,首先解決一些涉及受害人基本權利和切身利益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1,撤銷對「六四」受難者和受難親屬的監控和人身限制;2,允許死難親屬公開悼念自己的親人;3,不再阻截、扣沒海內外人道救助捐款,悉數發還已凍結的救助款項;4,政府有關部門本著人道精神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受害人解決就業、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此項幫助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5,消除對「六四」傷殘者的政治歧視,在公共參與、社會待遇上與普通殘疾人一視同仁,等等。

2008年,我們又向「兩會」代表提出:今天,世界潮流是對話代替對抗。中國政府在國際事務上主張用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分歧與爭端,那麼,我們也就有更充分的理由,要求政府當局以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國內的分歧與爭端。如果能在「六四」問題上,爭取實現以對話來代替對抗,那將是整個民族的幸事、全體國人的福祉。多一分對話,就多一分文明與法紀,也就少一分愚昧與專橫。對話不是把社會導向對立和仇恨,而是把社會導向寬容與和解。以對話方式解決「六四」問題,將是達成社會和解的必由之路。

現在,又一年過去了,依然是杳無音信。

我們注意到國家主席胡錦濤先生不久前的一份公開講話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此,我們表示歡迎。既然如此,我們建議人大、政協不妨在全國,尤其是北京,解除「六四」禁區,就「六四」事件開展一次廣泛的民意調查,看看民眾究竟擁護什麼?贊成什麼?高興什麼?答應什麼?我們想,此事不難做到。

然而,中國民眾心裏都清楚,「六四」慘案是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一手製造的「鐵案」,在當前全國上下以及未來歷史上只要鄧小平的餘威尚在,想要搬倒這個「黨和政府早已定性」的結論,拋棄新的「凡是」,那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即使「平息反革命暴亂」變成了「嚴重的政治風波」,其實質結論並沒有改變。

這就需要各位代表拿出非凡的膽略,拿出政治的勇氣和智慧,突破禁區,直面二十年前那場慘絕人寰的悲劇,按照事實真相解決「六四」事件。果真如此,那就必將造福於黎民百姓,功垂千秋。

簽名者:

丁子霖 張先玲 周淑莊 李雪文 徐 玨 尹 敏 杜東旭 宋秀玲 於 清 郭麗英 蔣培坤 王范地 段宏炳 袁可志 趙廷傑 吳定富 錢普泰 孫承康尤維潔 黃金平 賀田鳳 孟淑英 袁淑敏 劉梅花 謝京花 馬雪琴 鄺瑞榮 張艷秋 張樹森 楊大榕 劉秀臣 沈桂芳 謝京榮 孫 寧 王文華 金貞玉要福榮 孟淑珍 田淑玲 邵秋風 王桂榮 譚漢鳳 孫恆堯 陳 梅 周 燕 李桂英 徐寶艷 劉春林 狄孟奇 楊銀山 管衛東 高 婕 索秀女 劉淑琴王培靖 王雙蘭 張振霞 祝枝弟 劉天媛 潘木治 黃定英 何瑞田 程淑珍 張耀祖 軋偉林 郝義傳 蕭昌宜 任金寶 田維炎 楊志玉 齊國香 李顯遠張綵鳳 王玉芹 韓淑香 曹長先 方 政 齊志勇 馮友祥 何興才 劉仁安 李淑娟 熊 輝 韓國剛 石 峰 龐梅清 黃 寧 王伯冬 張志強 趙金鎖孔維真 劉保東 陸玉寶 陸馬生 齊志英 方桂珍 肖書蘭 葛桂榮 鄭秀村 王惠蓉 邢承禮 桂德蘭 王運啟 黃雪芬 王 琳 劉 乾 朱鏡蓉 金亞喜周國林 楊子明 王爭強 吳立虹 寧書平 郭達顯 曹雲蘭 隋立鬆 王廣明 馮淑蘭 穆懷蘭 付媛媛 孫淑芳 劉建蘭 王 連 李春山 蔣艷琴 何鳳亭譚淑琴 (共127人)

2009年2月26日

根據難友們的提議,決定把歷年來簽名者中已故難友的名單附錄如下,以尊重死者遺願:吳學漢 蘇冰嫻 姚瑞生 楊世鈺 袁長錄 周淑珍 王國先 包玉田 林景培 寇玉生 孟金秀 張俊生 吳守琴 周治剛 孫秀芝 羅 讓 嚴光漢 李貞英 鄺滌清 (共19人)

欲瞭解更多有關「天安門母親」群體的消息,請參閱:

* 天安門母親網站: //www.tiananmenmother.org;

* 《當局嚴密監控和打壓「六四」紀念活動》2008年6月5日, //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401;

* 《中國當局必須釋放所有「六四」繫獄者》2008年6月4日, //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443;

* 《「天安門母親網站」在中國遭封殺》2008年5月28日, //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474;

* 《「天安門母親」公佈「六四」罹難者死亡地點等分佈圖示》2008年5月27日,//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509;

* 《中國人權祝賀「天安門母親網站」創辦》2008年5月27日, //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516;

* 《中國人權譴責當局在中美人權對話前對人權活躍人士的恐嚇》2008年5月27日,//big5.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16495;

* 中國人權「關於『天安門母親』群體的背景」: //www.hrichina.org/public/contents/category?cid=8301(英文)

支持「天安門母親」! 簽署電子呼籲書,支持為「六四」受難者尋求真相和正義的呼籲: //www.fillthesquare.org/chinese 。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