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財經評論

王杲:熊市、通脹與道德風險

【大紀元2月26日訊】美國經濟近來壞消息不斷,週一(2月23日)股市跌到了1997年的水平,而週二和週三公佈的房屋市場重要指數顯示房屋價格持續下滑,成交持續下挫。週二晚間奧巴馬在國會演說中展現了雄心壯志,不過股市週三再度大幅下滑。

股市、房市和政府的救市的走向代表了投資者、消費者和管理機構在目前經濟危機形式下的互動與博弈。總體而言投資者對政府的救市努力並不看好,而恢復消費信心也並非單純的「精神鼓舞」所能達到。

熊市到頭了嗎?

就目前而言,股市已經跌破了上一個熊市,也就是2002年間互聯網泡沫崩潰時期的水平,道瓊斯指數徘徊在距離7,000點不遠的上方,2002年那次熊市道指的谷底在7,286.27點,不過這個谷底只是曇花一現,道指很快就反彈到了7,500點以上。

更廣泛的標普500指數也連續多日低於2002年10月9日的低點776.76點。高科技納斯達克指數被認為「表現稍好」,不過如果考慮到納指曾高達5,000點以上,而上次的熊市主要就是互聯網高科技股的破滅,目前的水平其實也很難讓投資者感覺到「稍好」。

再早的熊市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週一的道瓊斯指數已經跌破了當年10月27日7161.15點的小谷底,目前來看,要達到當年4月11日6,391.69點的大谷底至少仍有待時日,不過標普指數離同一天創下的737.65點已經相距不遠。

當然對投資者來說,過去並不是主要的,展望未來才是股市指標的主要「任務」,那麼目前的熊市是否已經到頭了,畢竟大市已經被腰斬,還要跌到什麼程度呢?不過這種樂觀的估計恐怕只是一廂情願。

有分析認為,根據對以往大熊市情況的分析,股市需要在市盈率(即每股市價和每股盈利的比例)下調至6倍才能找到支持,因此認為股市還有40%的跌頭。也有人認為區別於1994年前股市的相對穩定成長,股市在90年代中後期開始出現了指數性的增長,這顯然是難以為繼的,所以股市必須回歸到線性增長的「理性」位置才能找到支持。根據以上的估計,道瓊斯指數恐怕真的需要到5,000點,甚至4,000點的位置才能算是谷底。

這兩種分析有其道理,理性和穩定的股市要與整體經濟,主要是上市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掛鉤,如果整體經濟或者企業盈利從1994年到2007年沒有增長三倍,股市何以從4,000點暴增到15,000點?

所以除非投資者不再「炒」股,而是把股市作為一種和存款取息類似,只是風險稍高的理性的投資工具來使用,否則股市很難真正見底。正如華爾街投資家對獲利的貪婪應為目前的危機負責,投資者也必須放棄不勞而獲,一夕暴富的奢望,回歸理性的投資預期。

通脹還是通縮

正如中國經濟很大成度上是靠出口支撐,美國經濟靠的是個人消費,在20世紀的最後25年,個人消費占美國GDP的比例徘徊在67%左右,這已經屬於高水平。而從2000年至2008年,該比例又升至72%的空前水平。另外一方面,私人企業提供的服務性產品、在2006年時候占美國國內產品的67.8%,而其中就包括房地產、財務管理的服務如銀行、保險、投資等等。

個人消費和服務行業占經濟比例大可以說是美國經濟的特色,不過在目前的經濟危機中,這兩方面又是受創最深的──當人們擔心失業而為「稻粱」憂的時候,精品店的富麗優雅難免就大幅「貶值」,而在社會生產的產品主要是這些人生中可有可無,而又沒有任何保值能力的「服務」的時候,消費的大幅下滑就在所難免,隨後又導致更多人失業,如此惡性循環。

有報導稱,經濟學家,包括美聯儲的金融決策者均稱通貨緊縮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因為通縮和消費下滑會產生類似上面例子中的惡性循環。比如目前很多買房人持幣觀望,希望等待房價進一步下跌,進一步導致了價格下滑。

不過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儘管與通脹相關的各類經濟指標均顯示整體物價增長陷入停頓,甚至負增長,但普通民眾卻紛紛表示生活必需品,如食物等的價格卻明顯增長。這顯示在數據通縮的背後是實際消費價格的通脹。

嚴格講,通脹和物價上漲並非完全是一個概念,美國政府從去年金融危機開始以來向市場注入的資金數以萬億計,也就是說從通貨膨脹本身的定義,即市場上流通貨幣增加而言,美國已經出現通貨膨脹。而伴隨著服務行業「泡沫」的進一步破滅,在多出幾萬億美元的「錢」追尋生活必需品的時候,通脹就會是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了。

實際上目前是屬於通脹與通縮同在,生活必需品、具有保值功能的實體產品(包括黃金)在通脹,消費者必須花更多的錢買這些東西,而原本占消費大頭的「服務」產品,比如星巴克的咖啡、精品店的高價服裝等則出現「通縮」。

目前美國政府通過的救市法案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促使美國人重新開始消費,然而目前的問題就是過度消費導致的,難道更多的消費就能解決因為過度消費導致的問題嗎?

所以本質的問題不在於通脹還是通縮,而是目前美國靠消費和服務行業支撐的經濟模式面臨挑戰,必須做出「由奢入簡」的痛苦調整。人們必須學會放棄過去的大量借錢消費的生活方式,放棄超前消費,放棄無必要消費,學會量入為出,量力而行。

特別是人們必須放棄所謂的「投資型」消費,人們都在指責華爾街銀行家的「貪婪」是萬惡之源,然而沒有「貪婪」的消費者在根本負擔不起房屋貸款的情況下,希望通過買賣房屋獲得高額「利潤」,美國的次貸危機就不會發生,或許也就不會有目前的金融危機了。

救市:政府面臨道德風險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迅速通過了刺激經濟法案以及其他一些力圖挽救經濟的措施,在筆者看來這些措施至少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用刺激消費來解決消費過度導致的危機,無異於飲鴆止渴;2)投資不考慮經濟效益(可能考慮了政治「效益」),大量資金流入,卻很可能無法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最終導致嚴重通脹;3)公權膨脹,客觀上造成了壓制了私人企業復甦的後果。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導致了嚴重的「道德風險」,要瞭解這一道德風險,讓我們看看一個普通美國人對奧巴馬簽署救市法案新聞的評論:「我沒有買我買不起的房子,我辛苦工作、我每月按時付我的房貸,儘管我知道我的房貸超過了我房屋的價值。為什麼我,作為一個納稅人,要『拯救』我的鄰居?我的鄰居沒有工作,有八個孩子,卻和我一樣買了50萬的房子。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從經濟刺激法案中我得到了什麼?」

當去年布什政府決定「拯救」銀行業的時候,很多媒體在談論此舉的「道德風險」,即如果銀行高風險的錯誤決策讓大眾買單,等於鼓勵這種做法;同樣的在政府決定「拯救」陷入困境的房主的時候,也涉及同樣的道德風險,如果社會中不負責任的人在享有了他們本不該享有的後,留下的爛攤子卻讓另外一部份負責人的人收拾,顯然會對社會的公正造成巨大的傷害。

儘管挽救房主,讓他們能保有自己的房子和卡特與克林頓政府積極推行的人人都能買得起房子的政策都是屬於能保證選票的政治正確之舉,但是政府必須記住它在經濟領域的首要職責不是擔當救世主,而是保障公平。這就需要政府確保它的所有救市措施必須經得起道德上的考量。

奧巴馬在週二的國會演說中所說的「不會褒獎不負責任的銀行家和投機者」,政府也應該保障它們的措施「不會褒獎不負責任的消費者和利益集團」。否則所有的救市措施最終只會讓經濟的痛苦更漫長更痛苦。

美國經濟的危機根源在於道德的失落,無論消費者、投資者還是政府管理機構,所以根本的解決措施也應該從道德入手,放棄貪婪,放棄對短期利益的追求,放棄對「道德風險」的漠視,回歸理性,回歸公正。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