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3日訊】拍攝的緣分
「快!你們看看門上,有很特殊的東西!」搬入新居的第三天,兒子放學回來,就向我們大聲嚷嚷。其實他當然知道這是優曇婆羅花,他就是故意不說。
這是第二次在我家開優曇婆羅花了。第一次是原來家裏的陽台門上,只有兩朵,開了兩個月之後默默消失。這第二次開花,我知道和我內心的想法有關係。原來承諾給孩子在搬家之後給他買顯微鏡的,等到了商場一看,有一種玩具顯微鏡竟然可以接到電視上顯示看到的微觀景象。當時在購買顯微鏡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如果能夠再看到優曇婆羅花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它們的樣子了。
看來有的時候,人的念頭神都在看著。竟然在第二天,我們家的門上就發現了優曇婆羅花。太太數了數,一共20朵,比之前多了10倍。我們用孩子的玩具電子顯微鏡去看,真的可以清晰地看到花瓣,有的還有花蕊。和同修們去說,大家都很高興,提醒我們不要起歡喜心,說是師父和神佛在鼓勵我們。
那幾天,我和兒子經常拿著電子顯微鏡去看,看著那些潔白的花散發著聖潔的光暈,真是上界聖品!如果可以拍照下來多好啊,可以和同修們分享了。
一開始同修拿來專業的相機來拍照,結果說是太小了,拍不到;但是我記得網上曾經有那些拍攝微觀景象的照片,他們是如何拍攝得到的呢?我就去網上去找,才知道那個是微距攝影,需要專業相機配上一些特定器材。時值本地神韻推廣,四處奔波之餘,買來專業的單反相機……與Macro(微距)close up鏡頭和長焦距鏡頭同時使用,拍攝到目前的效果。
花兒為什麼那樣小?
從搬入新公寓11月到現在已經有三個半月了,20朵花還是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開在門上。時值冬季又是在沒有任何營養供給的木頭與鐵上面,她們的存在就是奇蹟!
我不斷地從網上購置一些器材來希望拍攝得更好一些,看起來更大一些。在拍攝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優曇婆羅花為什麼長的如此之小,整個花冠幾乎就是一毫米!為了放大,我把3個+4的close up鏡頭與4個+10的macro鏡片接到了一起,同時使用長焦距的放大鏡頭來拍攝,才有目前的效果。
也許使用專門的微距鏡頭會拍攝更加清晰一些,但是為什麼要那麼清晰呢?如果眾神準備讓人看得清晰,優曇婆羅花乾脆就長的大一些就好了。人世間如此險惡與污濁,好的被說成壞的,善的被說成惡的。如果花開得異常美麗、非常矚目地展現在人類面前,估計又成為人類賺錢發財的工具了;而如此醒目招搖又是代表著宗教意義,在擁有地球四分之一人口的那個無神論獨裁國度裡面,肯定馬上成為政治滅絕的對象。人類有那樣的福報看到來自天上的聖花嗎?非常矚目地神跡一樣地展示在人類面前,還有悟的問題嗎?還符合人類迷的狀態嗎?在十惡毒世之中,純白的聖潔之物雖然只有那麼「一點」,但是那「一點」來到此時這麼污濁的人間,已經是神佛的慈悲、眾神的慈悲了!人類的希望,也許只有那麼一點啦!
想到這裡,我放棄了準備進一步放大、清晰去拍攝的想法。在長焦距鏡頭之下,花瓣與花蕊看得非常明顯,人中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那些謠言已經不攻自破,聖花剛好顯現出神聖的五彩光暈,倒是一種非常好的向人類展示的方式。我就點到為止,把這些圖片發表出來。
備註:
優曇婆羅花在佛經中經常被提起,基本上釋迦牟尼佛比喻佛法稀有難得的時候,都會用優曇婆羅花來比喻。我曾經用「搜索」功能在電子版大藏經中進行搜索類似詞組,發現最多引用的字句是類似如下:
「優曇華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妙法蓮華經文句纂要卷第二》)
「優曇缽。此雲靈瑞華。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舉此以喻佛待時出難值遇也。」(《佛說四十二章經疏鈔卷第五》)
佛經中沒有關於優曇婆羅花樣子的描述。如果說是三千年在人間開一回,從釋迦牟尼出世的公元前六世紀到目前一共2500多年,優曇婆羅花還沒有開過,而釋迦牟尼也沒有說自己就是「金輪王」。優曇婆羅花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後人在解釋佛經中名詞時,說某某曾經說過印度的某一種樹只是結果不開花,很少看見它開花,而這種樹又叫 「塢東朱囉」,因此認為優曇婆羅花就是這種樹。描述這種樹的果子像拳頭一樣大,很像梨子,味道很甜。但是對於優曇婆羅花的另外一個描述就是「空起」之「天花」 (河西道朗雲。此言靈瑞華又雲空起華。《法華義疏卷第三》),如果是樹上長花,長花之後又結果,如何「空起」?無論是「靈瑞」還是「空起」,用印度的某一種樹來對應說明,邏輯上說不通的。
何謂「空起」,我的理解就是憑空長出,沒有任何給養,而且存在很長時間。就像長在木頭上、鋼鐵上、塑料上、水果上、佛像上……這本身就是神跡的表現。如果有很大的植物這樣「空起」,人類的思維就被搞亂了,不符合 「迷」的世間法。
從釋迦牟尼說法過去2500多年了,從時間上看,2500年間人世間尚未出現此花。人類知識的傳承是無法知道此花是什麼樣子的,只有修煉開悟或者有一定特異功能的人,才會在此花開放的時候告訴人們,這就是佛經中的「優曇婆羅花」!
──轉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