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環球好評

武宜三 :「烏裡烏裡、哈羅哈八」的芭蕾舞劇《牡丹亭》

【大紀元2月21日訊】一、芭蕾舞劇《牡丹亭》成心讓人看不懂

善作劇樓主人沙葉新先生在1994年香港當代華文戲劇國際研討會上,作了一個精彩的發言:「烏裡烏呀、哈羅哈八、加加加、嘎嘎嘎、發發發、咋咋咋、呼啦呼拉、滴滴答答、噫噫噫噫噫噫噫噫、羅羅羅羅羅羅羅羅、莫莫莫莫莫莫莫莫、斯斯斯斯斯斯斯斯、洪羅洪羅洪羅洪羅洪羅、朱羔朱羔、數數數數、咳咳咳咳、嘻嘻嘻嘻……」發言之後,他問主席台上的一位專家,「是否聽懂我的話」。這位專家驚奇極了,說「聽不懂」。在場的所有會議代表都面面相覷,驚詫莫名。

沙葉新解釋說:「我剛才說的是一種極為獨特、極為個性化的抽像語言,它們生動而形象的表現了我的一種特定的感覺、特定的情緒、特定的印象。諸位不必考慮我的這種語言懂與不懂,因為只有小學生才提出這樣的問題。(沙葉新:《抽象發言》)

沙葉新所以要用這種「抽象語言」來發言,還建議將這種不需要弄懂的抽像語言作為大會的法定語言;是因為這次會議不論在會上和還是在會下都有一個問題經常引起與會者的爭論,即:戲劇要不要讓觀眾看得懂。

一種意見認為:戲劇是演員當眾表演的故事,當然要使觀眾看得懂;這一種意見據說比較傳統、比較陳舊,說起來也小心翼翼,不那麼理直氣壯。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懂與不懂是小學生提出的問題。你欣賞一朵花,只要覺得它美,就無須要弄懂它是什麼意思;你欣賞一首樂曲,只要覺得它動人,也無須要弄懂它的含義;你欣賞一幅抽像畫,只要感覺到了它的內在精神,也不必去搞懂它的實際內容;欣賞戲劇,尤其是現代劇更是如此。這一種意見據說是比較先進、比較精深,所以論述起來也踔厲風發、義正辭嚴。

於是「憋不住了」的沙葉新,就作了如上的發言;之後有人對他說:「我這次來香港,最大的收穫是本以為有些新潮的戲只有我或者我們大陸的一些保守的人看不懂,這次才明白原來香港和外國好多戲劇專家也看不懂。以後啊,再也不必像《皇帝的新衣》那樣不懂裝懂了!」(沙葉新:《抽象發言》)

在沙葉新這個講話的十幾年之後,我也嚐到了沙葉新們所深惡痛絕的新潮戲的苦頭,這個戲就是成心不讓人看懂的芭蕾舞劇《牡丹亭》。

二、不中不西、不漢不和的芭蕾舞劇《牡丹亭》

今年香港藝術節邀請了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來表演芭蕾舞劇《牡丹亭》,而且連演四場。衝著「中國國際芭蕾舞團」金字招牌和《牡丹亭》的盛名,我也大破慳囊,花了380大元買了二等票(一等票已經賣完),於二月九日晚上沐浴更衣、隆重其事地前往捧場。

結果,一小時五十分鐘的演出卻讓我大失所望,大呼上當。於是我想起沙葉新「烏裡烏呀、哈羅哈八」的發言,想起他引用的一篇文章《巴黎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一瞥》裡的話:垃圾組合、光怪陸離、雜亂無章、醜陋無比、反直覺。

中國國家芭蕾舞團,我想首先應該有「中國」特色;然而卻沒有。在國家、政黨、軍隊、權力、政治、輿論、意識形態,各方面無不死守「中國」特色的中國,偏偏在娛樂(不是文藝)領域大搞去中國化。

如果不看劇名,如果不看《說明書》,如果沒有硬生生插進去的兩三句昆劇《牡丹亭》唱腔或道白,我就可能看不出這是在演《牡丹亭》。誰是杜麗娘?哪個是春香?他是柳夢梅嗎?哪裏是「湖山石邊」怎麼不見「牡丹亭畔」?巨型的腦組織模型表示做夢?夢中「廝纏」為什麼要在傾斜的吊板上?

一條乾樹枝和幾捆乾樹枝代表什麼?寬袍大袖的歌舞伎一會兒唱著「沒亂裡春情難遣」,一會兒被吊在半空。十幾個打打鬧鬧男女,是什麼身份、互相間是什麼關係?不說話的腳尖舞加上會唱歌的能劇,再加上萬聖節的殭屍亂串,芭蕾舞劇《牡丹亭》成了不中不西的大雜燴。

我還彷彿在觀賞日本國的芭蕾舞團演出,「和」味十足。柳夢梅成了日本武士,杜麗娘像日本歌舞伎。我不是服飾專家,對明代服裝也沒有研究;只是《牡丹亭》是中國明代湯顯祖的作品,昆劇《牡丹亭》演了四百年左右,經過了長時間研究、驗證,即使它的服裝不完全代表明代服裝,起碼也已經被觀眾甚至專家所認可、所接受。為什麼到了芭蕾舞,柳夢梅、杜麗娘就要穿上寬袍大袖的「異服」呢?原來,芭蕾舞《牡丹亭》的服裝設計者是日本國的和田惠美女士,難怪!於是《牡丹亭》成了不漢不和的「烏裡烏呀、哈羅哈八」。

許多劇種都演過《牡丹亭》,但相信以昆劇的影響最大。可是,整部芭蕾舞劇《牡丹亭》除那兩句由歌舞伎唱出的昆曲,竟然再沒有一段昆曲的旋律。整個演出期間,我聽到的不是故作神秘的、聲音小到聽不見的「夢囈」,就是震耳欲聾、群魔亂舞的鑼鼓喧天。由高薪水的演奏家、高價格的音響器材,造出了低級的噪音,讓深受環境污染、有毒食品弄得頭痛無比的前「現代」中國人,再多受一個聽覺的惡性刺激。

芭蕾舞劇《牡丹亭》的作曲者郭景文卻告訴觀眾:他的芭蕾舞劇《牡丹亭》音樂,是在「賞試後現代主義的多元化和反思殭化民族風格。」原來是這樣,多麼的「烏裡烏呀、哈羅哈八」呀。這真是「叫我搞不懂了,不但舞台上有些戲看不懂,專家嘴裡的有些話也聽不懂了。」

三、芭蕾舞《牡丹亭》與《皇帝的新衣》

沙葉新曾經批評一位香港著名戲劇家自編自導的一齣戲:「全劇有十幾個不明身份、不明職業,也不明相互之間關係的男女;只見他們在舞台上或坐或立或來回走動,神情呆滯,動作僵硬,只有字幕上一些意義割裂的單詞和畫外奇特刺耳的音樂給予觀眾某種含糊的提示。整個戲看不出有什麼情節,弄不懂有什麼含義,全局也沒有一句台詞,有的只是一些玄妙的音響。」芭蕾舞劇《牡丹亭》也正是如此。

這樣「烏裡烏呀、哈羅哈八」的大雜燴,居然也博得一些人大拍巴掌。鄙人雖然不才,也算受過高等教育,感覺器官也還正常,還具有分辨香和臭的能力。我實在不相信那些大拍巴掌的紳士淑女們真的是看懂了什麼東西。他們充其量是《皇帝的新衣》裡的皇帝、太監和看客。當然,我也不能把所有大拍巴掌的都看成「吃了虧還裝佔便宜」的不懂裝懂者,其中或許有對演員個人的技巧和用功的讚賞。

「當誰也看不懂誰的作品時,所有作品都消解為零,消解成什麼也不是的『沙粒』,於是極度色彩繽紛的當代藝術反而消解成一片色彩的沙漠。」後現代主義的芭蕾舞《牡丹亭》像「先鋒小說」一樣,朦朧如天書。它的舞台語言也一樣是不要邏輯,不要詞彙,不要情節,不管觀眾懂不懂。

這種黔驢技窮的東西或者叫「藝術」,大概還能在我們這個愚昧、文化專制、仇恨普世價值、唯獨對西方垃圾甘之如飴的國度橫行許多年,但它的前途也只能是「烏裡烏呀、哈羅哈八、加加加、嘎嘎嘎、發發發、咋咋咋、呼啦呼拉、滴滴答答、噫噫噫噫噫噫噫噫、羅羅羅羅羅羅羅羅、莫莫莫莫莫莫莫莫、斯斯斯斯斯斯斯斯、洪羅洪羅洪羅洪羅洪羅、朱羔朱羔、數數數數、咳咳咳咳、嘻嘻嘻嘻……」的份兒了。

只可惜了那幾個身懷絕技的芭蕾舞表演家、交響樂團的演奏家。

(2009年2月15日星期日寫於37屆香港藝術節期間)

──轉自《縱覽中國》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