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給大自然 邱慶耀樂當森林哲學家
他是成功走出中年危機的男人,他有一個身分「森林裡的哲學家」,而認識他的人則喊他「邱大」。
目前是全職生態解說員的邱慶耀,外型粗獷、笑聲爽朗,經常四處「趴趴走」。他的小別墅位在土城的半山腰,忙碌的他任由庭園雜草叢生,一片原始景象。崇尚自然的他很能聊;聊生態、聊植物、聊攝影、聊人生規劃,他的話語間透露出縝密的邏輯思維與充分的理論背景,會吸引人聚精會神地聆聽,很像在上課。
從印刷黑手「轉行」
但其實邱大以前是做印刷的黑手;還是等到不惑之年才決定「轉行」,從此與生態結下不解之緣。
民國八十年邱大參加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解說員的訓練課程,開始涉獵自然的領域,對自國小畢業之後就失學多年的他而言,所有事物都是新鮮有趣的。尤其是在一場演講會上聽到講師談到跪在地上用鼻子去聞花的芳香的經驗,他忽然被那種對自然的尊重給深深震撼,從此開啟他追求自然體驗的信念。
在那之前,邱大只是個印刷廠的工人,經常得為生活奔忙,而且追求知識之路,他汲汲營營。
想去當生態解說員,邱大說動機很單純,就是「去學習」。民國八十二年他在報上看到雪霸國家公園招訓義務解說員的廣告,解說員的背心對他來說代表著豐富的學識與涵養,當時剛過四十歲、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他,想要找尋一個具體的理由來督促自己積極地成長、學習,所以他抱著運氣準備參加。
他是非常熱誠的解說員之一,奉獻的時間永遠不嫌多。「我希望當民眾和自然之間的橋樑,當個介質,民眾因為我而接近自然、發現自然、欣賞自然,台灣的自然界真的太美了。」邱大說。
只想過有品質的生活
在參與水土保持解說員的工作當中,邱大對環境問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他發現,如果有更多民眾對環境有正確的認知與態度,雖然不能立即解決問題,但絕對能延緩災害引爆的速度。
譬如水荒問題,邱大說,這不是下多少雨能解決的事。以全球而言,台灣的降雨量名列前茅,可是人口的密度太高,每個人平均分到的水是有限的。台灣沒有足夠的腹地來涵養水份,山坡地過度開發,老天爺下一場雨,兩天內就到大海裡去了,下再多還是白費。
「所以才會有蓋水庫這種方法」,邱大說,「但是水庫只有調解水源的功能,沒有解決開發水資源的問題,而且森林一旦蓋水庫,整個自然生態都被干擾,影響深遠,問題也不是短時間就看得出來的。」
邱大要講的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經營觀念。「用水時,我們有沒有思考如何讓水的附加價值發揮到最高、這是不是必要的用水?從個人來講,至少要能節約用水,就管理者的角度,去想如何讓環境更合乎自然、更能夠涵養水資源,會比滿足當下的需求來得重要,才是永續的做法。」
邱大喜歡強調:「我做的這些工作,雖然很多人同意我對環境是有貢獻的;但是我不覺得有這麼偉大。其實我只是希望能過有品質的生活,可以過好日子而已。」他認為,資源是珍貴又有限的,資源不足是現實、永遠存在的問題,消耗多少不是重點,重點在資源有沒有做最充分的運用。對於自然界,不能用功利實用的角度來衡量事情,應該透過欣賞,建立尊重的態度,尊重自然界裡所有的生物,找到值得學習的點,懂得欣賞才有能力保護。這是邱大十幾年下來師法大自然的心得│「欣賞自然的能力與習慣」,他源源不絕的行動力正是從這邊發生。他認為:「要教導民眾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就要讓他懂得觀察、了解、欣賞環境,明白自己與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自然能夠愛護它。」
生態攝影作品富人文關懷
提倡環保與熱愛自然生態環境不遺餘力的邱大,還是講師級的生態攝影家。攝影技術一流的他,經常跟學員分享如何從細微的事物發現生態之美,「當一個人能體會到自然之美,能夠學會在不同的季節去拜訪相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體會與觀察時,意謂著這趟旅遊就能朝精緻化發展了。」邱大有一雙如相機般敏銳的眼睛,能夠看到自然界特定的微小事物,他曾在觀霧拍到一百種色彩繽紛、形狀各異的蛾,出版一本《觀霧賞蛾》。他的攝影作品除了作為紀錄,還有深厚的人文關懷。
推廣環保觀念不遺餘力的邱大,其實很不愛出鋒頭,他求簡單;喜歡循序漸進、順其自然的生活步調,他笑說這種方式「也很合乎永續的思維」。
--轉載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