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高茂雄澎湖縣1日電)新年之後,緊接著就是元宵節了。依台灣民間習俗,新年加上元宵、中秋、清明的所謂1年3節,是全年最重要的幾個日子。澎湖地區的社會傳統,對元宵節的重視程度更甚於新年。
元宵節,澎湖人稱為「上元」,澎湖俗諺云:「新正玩3天、上元玩3暝」,意即新年大家連玩3天,元宵節則是連著瘋3個晚上。澎湖元宵節的活動規模與熱鬧程度,甚至都超過新年、端午、中秋。
元宵節之前約1個月,澎湖各地宮廟就已開始供信徒點燈,分為光明燈、太歲燈、元宵燈、子嗣燈、閨房燈等,熱熱鬧鬧,彷彿告訴人們,元宵節快到了。
澎湖上元的重頭戲是「乞龜」,這是只有澎湖地區獨有的元宵節特色,已有150多年歷史。這項習俗不但不曾中斷,而且推陳出新,花樣愈來愈多,規模也愈來愈大。
澎湖元宵不但澎湖人非常重視,近年來也成為冬季觀光的重頭戲。澎湖縣政府及各旅遊、文化相關團體近年全力推廣,要讓「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並列為全台元宵節4大主題活動,相互輝映。
「乞龜」又稱為「乞平安龜」,意即乞求神明賜龜。澎湖乞龜習俗源自不孕婦女求子,後來漸演變成全民民俗,男女老少都可「乞龜」。
早期「乞龜」用的是「肪片龜」,用糯米粉加上麥芽糖、糖為材料作成烏龜形狀,放在廟中。「乞龜」時民眾先在廟中選好大小適合的「肪片龜」,再擲筊請示神明獲准,並向廟方登記後,就可捧回家食用。
乞得「肪片龜」後,得主不必付錢或任何保證,唯一條件是明年元宵節時必須訂作1隻送回廟裡酬謝,而且份量必須大於今年取走的那1隻,等於是對神明的心意,也可以說是1年的「利息」。至於要加碼多少,擲筊「乞龜」時就要向神明許下心願。
以前農業社會,人口幾乎沒有流動,鄉里居民互相熟悉,互信度高,加上人心單純,乞龜還龜都只憑1句話,不必任何擔保品或借據,廟方也不擔心明年不還。這項傳統今日大致仍保留著,但也面臨很大考驗,近幾年來未依承諾還龜的民眾愈來愈多,每家廟前都貼了長長幾張欠債名單,今年碰到金融風暴,可能情況會很嚴重。
早期「乞龜」只限「肪片龜」,後來加入蛋糕供民眾求乞,近幾年更增加黑糖糕龜、麵包龜、棗泥龜、餅乾龜等各色食材,甚至有純金打造的「黃金龜」,五花八門,目不暇給。
除了「乞龜」之外,澎湖元宵習俗還有神明遶境、過平安橋、點燈、猜燈謎、鑽燈腳、聽香等,活動一連數天,澎湖縣全境熱鬧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