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7日電)「碳交易」制度被部分人視為有效的減碳工具,但檢討聲浪日起。台灣綠黨等環保團體今天表示,「碳交易」易淪為財團逃避減碳努力的工具,呼籲政府啟動能源稅,不要只是空談。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准許的減碳工具之一,被許多財團視為新的金融工具、產業,但近來衍生不少道德上的問題,引發爭議。綠黨、蠻野心足協會及看守台灣協會上午舉行記者會,直指碳交易制度爭議大,要求政府將碳交易排除在立法院審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之外,儘快啟動能源稅、碳稅制度。
環保團體在記者會現場播放由國外環保團體「看守碳交易」(Cabon Trade Watch)拍攝的「碳交易的故事」影片,影片宣稱在全球未就二氧化碳減量總額達成共識及有嚴謹配套下,碳交易制度讓污染最多的業者可以輕易使用欺騙、詐欺手段,取得大量碳權交易,成為最大受益者,二氧化碳排放繼續增加,全球民眾繼續受害。
台灣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碳交易制度的爭議已引發討論,澳洲總理陸克文提出的減碳方案已2次被澳洲國會駁回,主因就在於減碳方納入碳交易制度。
潘翰聲指出,碳交易制度一旦被法律條文化後,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將不必努力減碳,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贖罪券,但台灣人民得不到任何一毛錢,環境被破壞卻由全民承擔;或者財團只要經過簡單改善,就可獲得大量碳權供買賣獲利,大發污染財,協助其他產業繼續污染,也會引發國際批評。
潘瀚聲呼籲政府主動拿掉溫減法草案中有關碳交易制度的規定。他說,總統馬英九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到推動「能源稅」減碳構想,從來沒有提到過「碳交易」,環保署卻想盡辦法要准許碳交易制度,令人懷疑馬總統減碳支票被偷天換日。
環團呼籲馬總統在減碳議題上拿回主導權,啟動能源稅相關方案,將錢留在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及其他相關綠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