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環團:減碳外交助小島友邦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光瑩台北24日電)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結束,台灣環保團體採取遊行和連署方式參與國際環保盛會後,今天也建議政府應與民間非政府組織合作,以減碳外交取代金錢外交,援助小島邦交國。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行記者會,環盟會長清華大學執行長王俊秀、前任會長臺灣大學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東海大學化學系退休教授林碧堯,以非政府組織身分參與哥本哈根會議。
王俊秀說,環盟代表12日在哥本哈根街頭遊行時,特別穿上漁民捕魚時穿的防水「青蛙裝」,以凸顯全球暖化、海水上升危機,奇異打扮引起紐約時報與路透社注意。他建議,台灣應以「氣候變遷外交」取代「金錢外交」,以技術或資金協助小島邦交國減碳,更能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
徐光蓉說,日本政府非常重視與非政府組織NGO之間的關係,與會的日本官方代表每天會後都與日本NGO代表開會,討論當日會議重點,與日本相關回應策略;反觀台灣的NGO只能單打獨鬥,建議台灣的官方代表日後參與類似會議,可正式與台灣的NGO結盟,可藉此接觸到更多國際團體。
徐光蓉說,哥本哈根協議出爐後,國際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簡稱CAN)聯合全球近百個環保團體連署寫公開信給美國總統奧巴馬,信中要求將全球增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並要求工業國每年提出4000億美金,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
徐光蓉認為,哥本哈根協議對台灣不會產生立即影響,但台灣將來若希望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應主動比照遵守小島國家或已開發國家較嚴苛的減碳期程標準,才可望引起國際社會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