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峰會僵局 路在何方(2)
【大紀元12月22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全球氣候峰會僵局,出路何在」,歡迎打我們的熱線號碼646-519-2879。那麼首先請陳破空先生來回應一下剛才兩位觀眾朋友的意見。
陳破空:謝謝佛州劉先生給我們提供了寶貴意見,我覺得佛州劉先生不僅是環保主義者,而且幾乎是環保專家,講得非常對,人類要意識到地球的危險。因為我們現在有部電影叫《2012》,講地球毀滅,但是那個講地球毀滅彷彿是來自外在的力量,但人類本身的一些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可能威脅地球本身的壽命。
像我們所看到現在什麼都用電、什麼都要自動化,甚至垃圾堆積如山,包括那些電器的垃圾、化工品的垃圾,這是非常嚴重的。另外剛才劉先生提到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傾斜政策」,就是對那些消費多的人可能徵收的辦法,這個是非常專業的。我只是提醒一點,跟劉先生商榷一下。
剛才劉先生提到美國的排放量是最大的,美國曾經排放量是最大的,他是最大的工業國、最大的發達國家。但是從2006年開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家,這個位置已經被中國搶去了。就是中國從90年代到21世紀初,僅僅10年間,排放量增加了33%,一躍而為排放量大國。
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僅僅是美國的1/4,最多1/3,但是他的排放量已經超過了美國,而且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中國的排放量是驚人的。然而中國的這種排放量,就跟江蘇的趙先生所講的一樣。政府不負責任的態度,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排放量的上升,對人類的這種負面的「貢獻」或損害是非常嚴重的。
李天笑:我講一講,就剛才劉先生講到美國的排放量最大,他說是整個世界是91億噸。其實在2006年的時候,中國的排放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是60.17億噸,美國是59.02億噸。那麼這個比較已經非常清楚,中國排放量從2006年開始就已經超過美國。
中美如果進行比較的話,中國每年的碳排放量超過美國,平均下來是30%左右,按照強度來看是美國的5倍。而且如果按照中國現在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中國的碳排放總量要超過美國近1倍,1倍左右,即使按照人均來算的話,人均的碳排放量也超過美國。按照中國現在排放量計算的方式來看的話,美國如果每年以10%的方式來削減他的排放量的話,就要被中國一年的整個碳排放量抵消掉。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這次會議的一個核心也就是說,一方面你在減排,另一方面像中國這樣的排放大國在增排,這樣的話,最後結果就會起不到限制排放量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關於環境污染的問題,剛才有一位先生講到。實際上很多人認為中國人跟氣候變化沒什麼關係,實際上環境的破壞、環境的污染,首先的受害者就是中國人。
比方說現在中國的河流50%以上是不能喝,不能灌溉的,世界上最大的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國占了絕大部分。中國每年整個的能量70%是用煤帶動的,煤是最大的排放二氧化碳的一種物質,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像中國現在各種肺病、氣管各種各樣的變化都跟這有關係。而空氣污染也非常厲害,北京不見天日的日子非常常見,什麼酸雨等等這些問題。
所以說在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在碳排放量、溫室氣體增排的問題上,中國老百姓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中國政府應該拿出具體措施來限制碳排放量,然後跟世界所有國家一起改善環境。但是現在我們很遺憾的是,這次沒有這麼做,而且在會議上製造了一些紛爭。
主持人:我們剛才看到李博士比較中國的碳排放量和美國的碳排放量最近比較新的一些數據。那麼在這期間,尤其以中國是最大的碳排放量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就談到說,他們希望能夠遵守《京都協議書》;而美國還有歐盟他們覺得,《京都協議書》對碳排放量是沒辦法控制的。那麼這個《京都協議書》大概的內容主要是什麼呢?
陳破空:《京都協議書》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所制定的一個約束溫室效應排放的協議書。當時這個協議書說到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6種氣體在內的的溫室排放量,到2010年或到2012年,所以現在到期了。到2012年有一個目標,當時主要是針對發達國家為約束對象。
因為他們當時的研究認為,主要是工業發達國家造成溫室氣體排放的數量,所以這個協議主要針對發達國家,到2012年要求美國排減多少,歐盟排減多少,日本排減多少。當時這個協議對有些國家是持平,像俄羅斯這些國家,有些持平就可以。對於一些國家還可以增排,像挪威、澳大利亞等等,可以增排一些。因為當時數量不夠。所以這個協議建立在當初的認識基礎之上。
但是從1997年到現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類對氣候變化,對全球變暖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而且獲得很多驚人的認識。你比如說前兩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他製作了一個片子,就是講冰川融化,講氣候變暖的嚴重性。由於他揭示了氣候變暖的這個人類威脅的嚴重程度,僅僅是2個小時的片子,還有一些環保活動,他就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足以證明人類對這個問題的重視。
再有,由於重視所以現在《京都協議書》看來已經不起作用,已經不能發揮作用了。因為它主要針對發達國家,但是現在看來,發展中國家也是排放量大國,像中國現在就是首席排放大國,第一排放大國,那個協議對中國幾乎沒有約束的。所以有些發展國家對他自己沒有約束、沒有費用,他還要追求經濟增長,那麼他喜歡保持京都協議,所以中國政府力主保持京都協議。他在1998年簽署了2012年正式批准執行。
但是《京都協議書》不僅是針對工業國,對發展國家約束很小。而且《京都協議書》有一些重要國家並沒有簽署,比如說美國在1998年曾經簽署過。但是實際上在2001年的時候,被布什政府所否定,所以像美國這樣一個大國不在《京都協議書》裡面,就更加削弱《京都協議書》的功效,到了2012年它又到期了。所以人類有必要來一個更完善的,更有長遠眼光的這麼一個協議,來代替《京都協議書》。這就是丹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來龍去脈,它的重要背景。
主持人:那我們看在上星期五就是剛剛過去的星期五,丹麥他提出一個議案,就是他對發達國家所規定的限制碳排放量的比例和對發展中國家是不一樣的。對發達國家要求比較高,好像最高是45%;對發展中國家是20%。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卻仍然不能達成一致呢?
李天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丹麥這個協議,當然丹麥是這次的東道主,他是最積極在裡面斡旋,出了很大的力。因為這麼多人,上萬人大會的話,丹麥是出很大力的。你說他有沒有權力提出一個草案,那完全是有權力的。如果是任何一個國家,比方中國主持這個會議的話,當然也可以提出這個協議,而且這目的是為了達成一個協議、一個結果。
那麼丹麥協議主要提出什麼觀點呢?它講到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對像中國這樣的高排放國,也要提出一種可驗證的方式。再有,協議中也談到對於資金問題也要做出一定的安排,也就是說,它這個文本的基本要點是因為你要把美國吸引進來,而美國沒有參加《京都協議書》,那這次美國要參加進來,它又不承認《京都協議書》,那你就要在《京都協議書》之外,另外重新開一個框架。這是一個焦點。
主持人:但它已經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做出不同的減碳比例了,為什麼還不能達成一致呢?
李天笑:因為中國認為,你要我做出一定的協議,我提出多少那就是多少了,我提出從2005~2020年,按照單位GDP的排放比減少40%~45%,就這樣。但根據很多專家研究發現,如果按中國現在GDP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非但不能減少總排放量,而且還會增加兩倍,這一點很受大家質疑。
再有,中國是一個大國,現在已經有很多錢了,如果把發達國家支援不發達國家的錢用到中國來,等於是把發展中國家最需要的大餅切掉一大塊。所以美國就說了,這錢它可以出,但不能用到中國這些國家,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中國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很生氣,當時就和印度等國家退出這個會議,以致會議延誤了幾個小時。
所以在這問題上,關鍵就在於你是不是真的有誠意來達成一個可以具體執行的、確實能夠減少排放量的協議。而不是一個公投或政治協議,大家來搶話語權,我覺得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在一起,有搶話語權的意味。
但發展中國家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有共同責任,同時也有區別的涵意,那是雙重的,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有區別,還有,在發展中國家中也是有區別的,因為中國和印度這些大國的排放量遠遠超過非洲國家,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主持人:那一會兒我們再來細談這個問題,我們已有觀眾朋友在線上等候多時了。我們先接一下紐約陳女士的電話,陳女士您好。
陳女士:你好,我們很多人也都知道,美國這些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汙染非常嚴重的時期,後來它發展好了以後,就治理好了。那中國現在這種汙染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的,是不是等以後中國發達了,政府也會把它重新治理好呢?我想請問專家的意見。
主持人:謝謝陳女士,那我們接下一位王先生的電話,王先生您好。
王先生:剛才那位女士的講法我不太認同,因為中國的汙染是有目共睹的,從大陸出來的人都知道我們在大陸經常有呼吸道的疾病。然後,剛才一位先生講到,把地球比喻成母親,把大地比喻為母親,我認為非常貼切。但是在大陸共產黨它教育我們說它是母親,而我們的老百姓也認為共產黨是母親,那麼我們到底是愛共產黨呢,還是愛地球、愛我們這個大地呢?所以剛剛那位女士,妳願意讓妳的母親有病嗎?得了癌症以後再治療嗎?想想,大地是你的母親,共產黨不是你的母親。我想說的就這些。
主持人:好,謝謝王先生。我們接下一位紐約陳先生的電話,陳先生您好。
陳先生:你好,主持人好,我正好有一個問題,這個事情也是討論得很厲害,各個電視節目也都有談論這個事情。你們正好有一位專家在線上,我想請教一下,有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個地球並沒有像想像中這樣氣溫升高,反而是變冷了,它這個也有很多數據出來的。所以現在有兩派科學家持正反意見,我想知道這兩方面到底哪一個是對的,他們的數目也差不多,美國很多參議院議員也同意的。
還有一個,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資金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西方發達國家在過去長年發展中,它們自己也承認,它們確實也造了很多這種災難,所以它們要付出很大一筆資金。這次希拉里說發達國家要調度1千億,我就不知他這個錢從哪裡來,美國現在經濟這樣,失業人口又這麼多,他這個錢怎麼來的?這事我也想請教那位專家,謝謝。
主持人:謝謝,不知曲錚博士還在不在線?我們請曲錚博士先回應陳先生所提的第一個問題,全球氣候升溫和變冷的問題。
曲錚:謝謝。這個問題大家可能在一些媒體特別是在互聯網上看到有一些爭論,其實在科學界並沒有非常熱烈的爭論。我剛才說了,全球峰會的基礎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這個報告不是一個人寫的,它是上百個人寫的,來自四十多個國家。
最後這個報告的結論,第一個就是增溫,就是幾千年來到最近工業發展以後,特別是50年代到現在,突然有一個增溫,而這個增溫的幅度超過了過去幾千年來地球自然變化的幅度。它這個觀點就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是顯著的增加,那增加多大?從我們現在有的科學家的觀測來看,在過去60萬年這麼一個尺度上都沒有今天二氧化碳含量達到這麼高。
從工業化開始,大概是280個PPM的含量單位,是百萬分之一的濃度,那麼到了今天,現在已達到了380PPM這個數字,那再往下,我們現在講,最好限制在450PPM以下。在根本哈根峰會提出的方案中,科學家們就講,我們能不能把它限制在450PPM以下,如果實在不行,那就限制在900PPM以下。
但不管是哪個方案,最後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都是肯定的。你即使今天不排放二氧化碳了,但那氣候它自己有內在的機制,它有一個慣性,海洋會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隨著氣溫升高,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會放出來,所以它還會不斷的升溫。
第二點,我想回應剛才問的爭議。在科學界這兩個結論,第一個說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增加,第二個是地球表面的溫度在增加,第三個結論是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有90%的把握是人類的活動而引起這樣的增加。那這個基本的結論是全世界400個科學、學術組織,包括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氣象學會,可能還包括主要工業國家所有的科學界的認同。
當然民間也看到有這樣的,有人寫書或者在媒體上怎麼說,包括有一些科學家質疑說這不是人類造成的,而是地球自然變化所產生的。這類的觀點在媒體上說的比較多,但並沒有在學術性刊物上引起很大的爭議,因為他們提的觀點並沒有在學術刊物上發表,雖有一些個別的發表,但發表出來的很少,包括像說有多少參議員認同,我覺得這個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不是學術圈內的人,他們相不相信對這個事情本身並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主持人:好,謝謝曲錚博士。我們請李天笑博士來回應剛才幾位的意見。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視頻:【熱點互動直播】氣候峰會僵局 路在何方(上)
視頻:【熱點互動直播】氣候峰會僵局 路在何方(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