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20日電)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在紛擾中落幕,得到一個不算協定的協定。不過,投信業者認為,不管成果是否讓人失望,跟京都議定書時期背景相比,減碳產業商機未來潛力龐大。
在延遲約1天、差點破局之後,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於達成一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由美國主導推動的「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批評,哥本哈根會議「離全盤失敗只幾寸之遙」。
儘管飽受批評只是一個政治性框架協議,在法律上也沒有延續京都議定書的能力。不過,投信業者認為,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減碳趨勢已不可能反轉,在基期還是非常小的情況下,未來發展潛力仍極為龐大。
德盛安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經理人洪華珍指出,1997年底京都議定書通過初期,僅有80幾個國家簽署,尤其,除了中國不在規範範圍內,就以美國最終沒有簽署這項協定最受世界注目。
然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相關減碳產業商機卻已開始萌芽並快速成長,10多年來,相關包含太陽能、風力、高效能電網、電動車、發光二極體(LED)等幾乎是從零開始高速成長。
如今,哥本哈根會議有超過100個國家的領導人或政府官員親自參與,包含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中國總理溫家寶。
洪華珍說,雖然一開始在各國既有利益之下,本來能否成功就不大被外界看好,但不得不否認,跟10幾年前相比,大家更能夠感受氣候變遷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儘管這10數年來減碳產業突飛猛進,但相較其他產業與整個市場的規模,還是小巫見大巫,未來在這個不可能倒退的趨勢下,產業只會更蓬勃。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也表示,許多國家在會議之前,就已經先提出未來的碳排放量減降規模,這些國家勢必在未來提出更積極政策,才能在時間內達陣,衍生出的抗暖化產業商機,將須持受到關注。
此外,鄭慧文進一步指出,2010年太陽能及風能產業將再現成長潮。
根據瑞銀證券(UBS)預估,2010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將成長66%,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德國、義大利、法國、美國及中國,分別有32.6%、96.1%、156.1%、63.6% 及82.6%的成長率。這些國家政府對太陽能的補貼計畫,仍是帶動太陽能產業成長的推手。
尤其,鄭慧文分析,2010年經濟的改善,將激勵減碳產業成長力道。
又如原物料價格下滑,有助於風能產業降低發電,根據UBS key global indicato預估,2010年跟2008 年相比,平均風渦機價格將下滑20%,有助於風能產業的發展。
未來融資成本也將低於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水準,她說,風能開發商IRR達10%將會激發另一個投資循環。
政策的支持將使得主要市場維持穩固,她預估,2010年風能開發商將有超過400億歐元資金投入,全球產能將增加22%。其中,2/3來自美國及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