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建壩?「後三峽時代」搶水大戰升溫
【大紀元12月18日訊】最近,江西準備在被稱為長江中下游的肺——鄱陽湖上建起大壩蓄水,由於近年來的大旱,江西方面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可能就此成為「歷史記憶」。而如果鄱陽湖建起大壩,有專家警告,今後武漢、南京壯闊的江面也許會變成一條水溝。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爭議的背後是「後三峽時代」的長江流域各省搶水「大戰」噩夢的開始。
長江流域各省搶水「大戰」升溫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江西省的《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已於日前上報有關部門審核,據稱原則性通過已成定局。而15日晚,知情人稱,上述《規劃》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不符合生態發展要求,最終被拿掉。但江西省水利廳廳長孫曉山否認此說法,他表示「沒有大壩這一說,我們從來都叫閘」。
對江西來說,流域面積16萬平方公里的鄱陽湖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97%;而經鄱陽湖注入長江的水量占長江徑流量的15.6%,其被稱為長江中下游的肺。
江西認為,建大壩可以發電,還能減緩鄱陽湖蓄水量的劇烈變化;但環保人士認為這一世界最大濕地可能遭到破壞;下游省份及相關部委擔心的是用水會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爭議的背後是長江流域各省搶水「大戰」升溫的現實。除了江西的鄱陽湖「湖控工程」外,湖南的湘江水利樞紐工程已先下一城,12月6日,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宣佈進入全面建設階段,6年後,一座大壩將把湘江攔腰斬斷。
這些省份的「搶水大戰」影響更多下游省份的水資源利益,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下游省份,都對新一輪築壩運動頗為擔憂。而三峽蓄水導致長江來水量減少,又進一步加劇各方對水資源的爭奪。
江西「湖控工程」 蓄水是三峽工程2/3
根據江西原方案,在距長江27公里處的鄱陽湖北端,修築一座長約2.8公里的混凝土大壩。江西方面希望,通過大壩「提高鄱陽湖枯水季節水環境容量,達到供水(灌溉)、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濕地、消滅釘螺、航運、旅遊、發電以及水產等方面的綜合效益」。
江西省有關部門測算,「湖控工程」總造價為80億元人民幣,是三峽工程的1/25,蓄水能力可達200億立方米,是三峽工程的2/3,蓄水成本大大低於三峽水庫;此外,湖控工程還將有發電、航運、灌溉、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年發電量為10.33億度。
鄱陽湖特色:「洪水一片,枯水一線」
不過,經濟效益並不是建壩的起因和最終目的,而是鄱陽湖面臨的現實困境。
作為長江自古以來的洪泛型湖泊,「洪水一片,枯水一線」是鄱陽湖的一大特色。雨水豐沛季節和乾旱季節,其湖區最大面積和最小面積相差達31倍,水的容積相差達80多倍。巨大的水位變幅給湖區人民生產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而近年來頻仍發生的湖區旱情更促使江西下決心推進築壩工程。官方數據顯示,僅2007年大旱,鄱陽湖沿湖地區100餘萬人口飲水困難,600萬畝農作物受旱,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0億元。
流域旱情加三峽蓄水 鄱陽湖問題放大
今年9月15日,三峽工程第一次175米試驗性蓄水啟動。上游蓄水的同時,包括鄱陽湖在內的中下游江湖水位一路下跌,比往年提前40天進入枯水期。10月25日,與鄱陽湖鄰近的長江安徽省安慶段水位為6.80米,比歷史同期低4.25米,這是該江段近30年來的最低值。
「流域旱情加上三峽蓄水,使鄱陽湖問題突然放大。」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一位人士表示,這觸發了江西方面多年的築壩之夢。
「湖控工程」方案出台 爭議聲不斷
然而,江西省「湖控工程」方案甫一出台,體制內外的爭議聲不斷。儘管當地官方一再表明建壩有利於留住水源、保護濕地環境,但部份人士擔憂,建壩會影響水質,並會進一步惡化湖區日漸褪色的生態環境。
反對者稱,建壩修閘將會導致濕地植被發生根本改變,破壞食物鏈;冬季水位太深,將淹沒鄱陽湖區幾乎所有的候鳥棲息地,白鶴等候鳥難以覓食,可能會導致滅絕;大壩攔截,亦將阻礙珍稀水生動物江豚洄游至產卵地。
「建壩蓄水使得四季水位的自然落差消失,諸如水華等污染事件將會出現。」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員朱江擔憂,這一「長江下游氣候的肺臟」將會因水質和水環境的改變而逐漸失去其功能。
築壩改建閘 專家:武漢、南京江面也許變水溝
各方質疑使得江西方面開始調整思路,決定對「湖控工程」進行方案修改,提出將「調枯控洪」改為「調枯暢洪」、「築壩」改為「建閘」的新構想。所謂建閘方案,即在長江洪水季節,把閘門打開,等到了枯水季節,在適當地保留一些五河來水的同時,保證長江干流的去水。
但外界仍有不同聲音,「改為建閘後,雖然影響有所減少,但對湖區和整個下游流域的生態影響仍將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一位北京的生態學者表示,「江湖自由聯通」的生態學意義非常重要,「人類至今對河流生態系統的認識只是滄海一粟。」
「建壩行動雖暫時可以解決當地用水的問題,但會使長江中下游的水問題更加嚴重。隨著長江流域干支流各地搶水的加劇,今後武漢、南京壯闊的江面也許會變成一條水溝。」一位國際生態組織的項目官員不無憂慮地說。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是世界六大濕地之一,其面積占江西省濕地總面積的97%。在全球變暖加速的背景下,濕地是目前最重要的碳匯。
三峽大壩蓄水 長江中下游噩夢開始
12月10日,三峽壩前水位已降至170.44米。三峽樞紐梯級調度中心一位人士稱,「恐怕三峽水庫在今後大多數年份都蓄不滿」。而對於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們來說,大家擔憂的是蓄水對長江水量減少的影響。
從河道航運到農業灌溉、從工業生產到城市生活,1.2億人都仰賴這一江之水,與長江上游來水關係密切的鄱陽湖更是如此。
今年9月,江西省曾與三峽總公司有過一場「隔空交火」。江西方面說,由於三峽大壩蓄水,使長江水位低於鄱陽湖水位,導致湖水大量外洩,從而使鄱陽湖水量降到不及兩億方。
江西方面警告,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可能就此成為「歷史的記憶」。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