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唐詩

悅讀唐詩:孟浩然〈過故人莊〉

孟浩然(西元689年─西元740年),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一生未仕,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襄陽附近的鹿門山,以讀書賦詩自娛。年四十歲游長安,應進士不第。與李白、張九齡、王維等交好。其詩風清新脫俗,品讀後如飲芳醇。孟浩然以樸實自然的田園山水詩見長,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稱讚他:「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贊曰:「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之六〉)」、「吾憐孟浩然,裋褐即長夜。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之五〉)」由此可見詩仙、詩聖對孟浩然的品德及詩才都讚譽有加。

今天我們一起賞讀孟浩然的作品〈過故人莊〉

過故人莊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全唐詩.卷160_104》)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說文》:「具,供置也。」也就是準備、置辦的意思。雞黍(音屬),出自《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黍的本義是帶黏性的小米,既可食用還可釀酒。「雞黍」在古漢語中後來成了一個固定詞組,泛指「(餉客的)飯菜」,可做謙詞,不一定就是雞和黍。比如:唐.皇甫冉〈與張諲宿劉八城東莊〉:「雞黍無辭薄(普通飯菜請您別介意),貧交但貴情。」唐.柳宗元〈田家三首之二〉:「里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此聯的大意是:故人(友人)準備了飯菜,請我到農家作客。

本詩的「雞黍」還含有「雞黍約」的意思。也就是故人請孟浩然到他的農莊作客,這個請柬或口頭的約定有可能是幾個月甚至更早前就商量好的。「雞黍約」說的是一則古人守信的典故:東漢的范式在京城太學與其至友張劭約定,兩年後當赴劭家相會。劭歸告其母,請屆時設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邪?」劭曰:「式信士也,必然如約至矣,安肯誤雞黍之約?」母曰:「若然,當為爾釀酒。」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升堂對飲,盡歡而別。詳見《後漢書.獨行列傳.范式》及《喻世明言.范巨卿雞黍死生交》。後人因以「千里結言」或「雞黍約」比喻遠方朋友相約及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如,唐.唐彥謙〈道中逢故人〉:「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宋.蘇軾〈送沈逵赴廣南〉:「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築室從今始。」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合,本義是「三面合閉」,此處為「環繞,合攏」。這種用法在古詩文中很常見,如:唐.樊忱〈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十地祥雲合,三天瑞景開。」唐.盧象〈竹里館〉:「柳林春半合,荻筍亂無叢。」郭外,其實是村外。「斜」字用得很巧妙及形象。它形容郭外的青山是一座座的,每一座青山都有兩個角度各異的斜邊。或者說「斜」字表明郭外青山形態各異。

此聯的大意是:綠樹在村莊四周環繞,村外一座座青蔥的山嶺形態各異。

這一聯由於「合」、「斜」二字用得巧妙,所以它有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畫。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開筵,設宴;擺設酒席。這個詞據筆者考證是從唐代才開始出現的。最早見於唐.房玄齡、褚遂良等撰《晉書.車胤傳》:「謝安遊集之日,輒開筵待之。」在《全唐詩》中也很常見。面,面對。場圃,古代農家收打作物之處,地面夯實平整,有點像小廣場。出自《詩經.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在唐代,有些大戶的農家就在屋外平整出一塊場圃,周圍有時還種點蔬菜。既可用於收打及曬農作物,又可給大人在此設宴納涼,小孩玩耍等。唐.韋應物〈觀田家〉:「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唐.盧綸〈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貰酒(賒酒)鄰里睦,曝衣(晾衣)場圃喧。」桑麻,本意為植桑養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本詩泛指農作物或農事。出自《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此聯的大意是:在場圃上擺開宴席,一邊喝酒一邊聊著農事。

需說明的是,中國古代社會以農業為主,所以從皇帝到文人基本上都熟諳農事。據《淮南子.齊俗訓》載:「故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饑者;婦人當年而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親織,以為天下先。」這是上古聖王神農留下的法則。《韓非子.五蠹》載:「(大)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耕田農具)以為民先。」漢景帝《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皇帝要親耕籍田,皇后要帶領九嬪到桑田勞作;朝廷制訂曆法主要就是為了告訴農民依天時耕種。上一篇的【悅讀唐詩】王維云:「余亦從此去,歸耕為老農。」那可不是隨便說的,古代的文人可是多面手。在《全唐詩》中我們看到很多與農事有關的描寫。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日即黃曆的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在唐朝這是一個大節日。就,靠近;走近。《廣韻》:「就,即也。」《禮記.曲禮上》:「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在本詩中「就」引申為「觀賞」。

尾聯的大意是:到了重陽節的那一天,我再來您這裏觀賞菊花。

言外之意是:跟友人聊農事後,預計今年的收成會很好。重陽節正當菊花盛開,又是農作物豐收的時節,這裏的景色會更美;我一定要再來與故人把盞言歡、觀賞美景、慶賀豐年。

大唐的記憶

〈過故人莊〉是首五言律詩,他描寫的是盛唐(開元盛世)時期農家的景象。首聯先講明此行的原因:赴故人的「雞黍之約」來到了田家。那麼這個田家是怎麼個景色呢?「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她是那麼的令人心馳神往。與故人見面後,在場圃上擺開宴席,品嘗著醇醪的美酒,話題很自然的就談到了農事,談到農作物的收成。正如陶淵明在《歸園田居》詩之二所說的:「相見無雜言(沒有其他的話題),但道桑麻長(只談農作物的收成)。」為什麼古人很關心農作物的收成呢?因為「家給人足」是太平盛世的一個主要的特徵;如果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這就說明出現了太平盛世。這也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的社會生活。

乍一看,這首詩好像是在描寫一個世外的桃源。其實在開元盛世時期,大唐的處處鄉村都是這樣的桃源勝地。杜甫曾在一首詩中回憶開元盛世時期社會的繁榮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小城中都有萬戶人家;指全國人口眾多)。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出遠門不用選日子;指風調雨順,天天都是好日子)。齊紈魯縞車班班(商賈拉著一車車的精細絲絹在道路上絡繹不絕;指貿易發達),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相傳雲門樂為黃帝所作,是盛世時期的樂曲),天下朋友皆膠漆(指人人都相互敬愛)。」(《憶昔》之二)

現在很多人在提倡回歸自然,喜歡到鄉村去旅遊。可是,現在的中國社會,哪裏還有一塊淨土呢?孟浩然的這首詩喚起了我們遠古的記憶:塵世間的輪回,也許我們很多人都曾在那個時代轉生過;那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桃源勝地曾經是你我的家園。

當人類的道德都回歸本性中的純真時,這樣的桃源勝地一定會在人間再現。@*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