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攝影:柯玉立 /大紀元)

台灣農田水利面面觀

專訪苗栗農田水利會會長洪東嶽先生

人氣: 23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璟採訪報導)水資源孕育著人類的燦爛文明與豐厚的歷史內涵,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皆源起水畔。早在八千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先民就胼手胝足開墾大地以燒荒築壩來栽種稻米。以農立本的台灣自古以農業支撐著社會安定,並為70、80年代的經濟奇蹟奠定根基。

今年甫獲經濟部水利署頒發最高榮譽「大禹獎」的苗栗農田水利會會長洪東嶽先生於日理萬機中,敬業地分享著台灣農田水利的過往榮景與未來展望,其專業剖析、深度視野與全心貢獻著實令後輩敬佩。儘管已屆從心所欲之年的洪會長仍精神抖擻,談吐間流露出對台灣農田水利執行的努力與已經建立起的深厚感情。洪會長對獲獎的榮耀一直謙虛表示,如果沒有全體水利會同仁的努力配合,是不可能獲此殊榮。


今年甫獲經濟部水利署頒發最高榮譽「大禹獎」的苗栗農田水利會會長洪東嶽先生。 (攝影:鍾林玉 /大紀元)

台灣農田水利之歷史沿革

回顧台灣農田水利組織三百餘年曆史,其發展演變可歸納成三個階段。

1.元明清:私人開圳時期

早期台灣的農田水利技術與發展源自於大陸。元代時期,經由大陸移民來台之漢人較具農智,多從事開墾,沿溪開圳闢地或埤以供稻田灌溉。到了明清兩代,民間有能力者出資開圳築埤以灌溉取水,但當時尚無組織化管理,屬私人開圳。地主租地開發,官員頒發埤照及戳記,以保護水利埤圳之經營、維護用水次序並解決用水紛爭,如:台北的瑠公圳和高雄的曹公圳。這個時期的地主即圳主,水資源成為可以買賣的「水租」,水租由圳主徵收,用水者概以稻穀繳納。

2.日據時代:公共埤圳、官設埤圳與水利組合時期

1895年日本人來台後,為強化經濟管制以實現其殖民政策,首先將公共利害之埤圳指定為「公共埤圳」,並賦予法人地位,由官方監督管理,又對民間無力投資之埤圳由官方投資興建,為「官設埤圳」由政府直接經營。所有公共埤圳都要登錄於埤圳登記簿,並規定公共埤圳的利害關係人得經行政官廳的認可組織組合,確定「公共埤圳組合」為法人,可賦課徵收水租及費用,是農田水利組織具有法定管理權之始。

1921年日本政府為全面控制台灣經濟,對民間水利事業管理更趨嚴密,且逐漸擴充其事業範圍與區域,於是頒布「水利組合令」,將一向由農民自主之農田水利管理權轉移至官方掌握,同時將私設、公共及官設埤圳一統為「水利組合」(又稱互助信),全面完成公共化並賦予組合對組合員有強制參加、賦課、徵用土地、勞役等充分之公權力。此時只有政府才擁有掌握水力資源的權力,日本人為組合長,也就是現代農田水利會的會長一職,於此完全掌握了台灣主要的農糧作物-稻米和蔗糖。

日本運用「水力組合」的方式經營台灣農田水利,其一目的是擴大搾取台灣地利與農業資源,解決日本民間和軍隊糧食不足的問題;其二是將台灣作為南進東南亞國家的基地,以蔗糖出口為日本換取外匯以累積發動侵略戰爭的資本。換句話說「水利組合」是一有組織的規模整合,日本政府在此時期以政治手段控制台灣並展現侵略的野心,無可諱言卻也為台灣奠定了農田水利的基礎。

3.台灣經濟奠基時期

1945年日本戰敗,政府沿革日本管理,將水利組合改為「水力協會」,把土地和水一起管理。50年代國民政府恢復農田水利穩定並增加生產以扶植工商業。政府賦予17個農田水利會公法人地位,並給予必須之公權力。數十年來,台灣農田水利會秉持「三生」(農業生態、維護生態以及促進生活水準)原則,致力於維護環境生態,促進農民收益以及繁榮國民經濟,在地區農業生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上付出心力與貢獻功不可沒。


苗栗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攝影:鍾林玉 /大紀元)

台灣農田水利會之多元化功能

1.經濟功能

「農為國本,本不固,根不深。」雖然台灣農產作物自給自足、雨水充沛,但全島降雨不均,自然對農作物栽種形成障礙。農田水利會扮演對水源供應管理,提供農作物灌溉、穩定糧食生產進而扶植了工商發展與台灣經濟起飛功不可沒。早期台灣農田水利是水到那,生產就到那,一片欣欣向榮。

2.社會功能

早期台灣的農業活動主宰著社會結構與演變,農田水利會在農村設置的縝密灌溉渠道建立起有序的灌溉倫理;「用水倫理」其實就是「社會倫理」的縮影,上區水源灌溉後才輪到下區灌溉,這是農業社會倫理的養成,也是穩定社會次序一股無形的力量。此優良傳統多存在於今日農村,這也是為甚麼農村社會治安總是比城市治安好,而農村人民的守法程度優於都市人。

3.政治功能

農田水利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組織,具足全方位功能,是執政者欲穩定政權不容忽視的一環。當權者常借重農田水利團體之功能,以推行其政策,或為生產之穩定,或為增產之措施,以維持政權穩定鞏固政體,強化內部團結之力量。

農田水利與自然生態

孔子曰:「治政有理矣,而農為本。」四川都江堰為古代水利工程之傑作,它是戰國秦昭王蜀郡太守李冰與其子所建,工程中運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修築人工道壩來橫截洪水,只是借自然之力、運用竹籠裝卵石堆積而成的順流低堤,以引導岷江之水源源流入川西平原成千的大小渠道,從此將東旱西澇決堤天災轉為涓涓細流哺育川西平原,滋潤了兩千年來沃野富饒的「天府之國」。

台灣為彈丸之地,農田水利之有效發展與管理更顯重要,若充沛的水資源合理利用以滋潤大地、滋養萬物,將給生態保育、農作物栽植與社區發展營造三贏的局面。然而,近年來因地球暖化與聖嬰現象,台灣的驟雨枯水現象愈趨兩極化,此刻農田水利會更是扮演永續水資源穩定者的角色。

1.農業生態與自然環境的破壞

台灣農業蓬勃發展,始於農田水利工程之興辦,而各期農業政策目標達成,乃至成為各國觀摩學習之對象,實歸功於農田水利會健全的組織與完善的管理制度。然而,隨著社會型態變遷、經濟結構轉變、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業收益遠不及工商輸出產值,農業在無法跟進下漸趨萎縮,其重要性也日益薄弱。

早年農業為台灣經濟主宰,水資源、土地資源與人力資源盡用於農業,因此灌溉事業蓬勃發展。但今日農村人口數急速萎縮,人力流向都市和工業區,農業用地為土地更新與工商業所用,擾亂了原有之灌溉體系。當代政府水資源運用多重視民生與工業用水,忽視了農業用水,儘管一公畝稻田須用二萬至三萬噸的水源灌溉,但是,真正被稻米吸收的水源只有200至300噸。

然而,農業用水非但不會浪費水源,也不會造成環境水質污染,還能起到生態保育的關鍵作用,在地球北緯23.5度只要有栽種水稻的區域都沒有土壤鹽化或是土地沙漠化的現象。因為稻作生產的水循環能徹底淨化水質、溶解礦物質,所以流經稻田至下游區的水質會更好,這是大自然賜予的珍寶,因為除了水稻作物之外,其他農業作物都面臨「連作障礙」,而水稻是唯一可以滋潤大地的免責作物。

目前台灣稻作休耕對土地傷害與潛在威脅很大,因土地休耕,勢必造成空氣中蒸發水減少,土質產生化學變化,對土壤再次造成傷害,進而讓整體生態惡化,因為基本的水循環已被破壞;過少的水蒸發與滲透都會形成降雨不正常,如近年來的破記錄降雨量以及發生率頻仍的傾盆大雨。在如此惡性循環下,台灣的農地將會不斷鹽化,而這是土地沙漠化的前兆,進而威脅人類的生活環境。

在台灣,水源區水土保持遠不及濫墾與盜伐,導致水源的不穩定,中下游因砂石濫採造成河床他移,再再都使取水更為艱難。再加上農村勞力流失,農機取代或採精緻農業,產生了「人耕」與「機耕」或「單一」與「多角」灌溉操作之差距,不僅原有灌溉設施無法應付,更增加農田水利會用水調配上的困境。另工商發達後所帶來的大量都市污水與工業廢水排放河川或灌溉渠道,嚴重影響灌溉水質,而水利會又無取締污染之公權力,讓供應水質糾紛時有所聞。現代農業本身亦是個環境污染源,濫用農藥、化學肥料與畜殖廢污等長期污染累積已惡化土質。

2.日本二次耕作經驗的借鑑

二十一世紀將是水的世紀,人類若是對水資源索求無度與破壞,也許各國將因水而戰。聯合國農糧組織預測,因地球氣候環境持續惡化,2025年世界將發生大糧荒。為了拯救台灣農業生態與自然環境,洪東嶽會長認為日本對休耕田的土質再利用之經驗很值得台灣借鏡。其運用二次耕作未成熟之稻作餵食乳牛,讓乳牛的肉質鮮嫩美味更富營養,這種做法同時兼顧農業與自然生態保育,又可增加農民的收入。此外,透過對農作物生長生態之研究與實證,日本現在可以做到何時灌溉栽種何種農作物或蔬果最好吃,這種強調農業生態就是所謂的「生態工程」。

「生態工程」追求恢復固有的生態方式來生產高品質「安心」和「安全」的農作物或蔬果,農民不特意除草,並刻意保留小動物與微生物生存的空間,這代表環境無污染、無使用農藥或化學肥料。除了日本經驗參酌外,洪會長也建議對休耕田的「種水計劃」,也就是放水循環以增加空氣中的水蒸發量,達到調節微氣候作用,亦可以減緩土地鹽化與環境生態惡化。

3.台灣農田水利的未來展望

農作物生長是有規則的,春、夏、秋、冬四季有一定的循環規律,但現代社會短視近利為求暴利,弄亂農作物栽種次序,讓整個農業生態都被破壞。對台灣未來農田水利的展望,洪東嶽會長指出:專業是根本,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必須透過整體努力與配合往前走,走一條適合台灣自己的路。有願景與前瞻性的農田水利政策是長期規劃並永續執行,要視其未來的五十年、一百年對國本之影響,千萬不可因產值遠不敵工商產業而被輕忽。日本人尊重專業的精神值得借鑑,以嘉南大圳為例,設計者八田與一當時就投入15年時間開發,其認真負責、專業與犧牲奉獻的工作精神令人景仰,而當時的日本政府也全力支持該計劃。

此外,要根本解決目前台灣農田水利所面臨的棘手問題,洪東嶽會長建議可採「大農」政策,大規模投入資金與生產才能符合經濟成本,進而培養研究人才,以提升灌溉技術,所以需仰賴政府整體規劃和管理。他提到宜蘭的生態工程就是有高瞻遠矚政策下的佳作。人沒有經歷煎熬就不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如果一個人天天喝甜水,他就不知道甚麼是甜。當代人不知農田水利的重要性,不知珍惜且不尊重農田水利資源,甚至破壞自然,造成許多水利系統下游充滿惡臭垃圾與動物屍體。「農為國本、水為根本」,人終究必須順天意。


苗栗農田水利會會長洪東嶽先生。 (攝影:鍾林玉 /大紀元)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