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台灣好樣青年故事系列 (6)

社區營造 大學生讓土溝村散發藝術味

【大紀元11月8日報導】台灣好樣青年故事系列 (6)(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8日電)台南縣後壁鄉村民發起社區營造工作,熱情吸引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師生加入,創造出一個藝術氣息濃厚、又不失傳統風味的生活空間,這裏叫「土溝村」。

後壁鄉有21個村,台南縣佔全鄉面積近1/10,不過,卻只有460戶人家、1700多人。村裡絕大部份土地是農田,這裏生活步調慢,民風也很純樸、保守,就像多數農村一樣,有年輕人口外流,活力漸漸凋零的問題,直到有人想要有些改變。

村長張佳惠在民國89年與幾位理念相同的村民組成「台南縣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想用綠美化的概念改善居住環境,慢慢將閒置空間整理成社區公共空間,村民多了可以散步、泡茶、讓小孩子玩的地方,享受到好處後就會更支持社區營造工作進行。

曾擔任過台南縣副縣長的南藝大教授曾旭正,在發現土溝村有這群熱衷社造的人存在後,便居中牽線,推動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學生到土溝村協助社造工作,學生可從做中學,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努力,也希望帶給農村社造不一樣的新元素。

92年9月第一批南藝大學生來到土溝村,展開他們與眾不同的新生活。

曾旭正要求進駐土溝村的學生,不能抱著只是來「作作業」的心態,而是要變成社區的一部份,有著像土溝村民的思考模式,才能做出最符合村民需要、最能反映出這塊土地特色的作品。

20出頭歲數的年輕小伙子們抱著學院派的理想,和當時年近8旬的老農民激盪之下,出現了第一件作品。接下來村長家的廢棄豬舍改建成藝術味十足的「土溝ㄟ客廳」;「平安竹仔腳」聚落空間改造計畫更是讓藝術作品走進居民的生活空間,農村聚落出現連都市中也少見的「新生活美學」。

協會與南藝大學生選定只有29戶人家的竹仔腳聚落,推出「平安竹仔腳-聚落生活空間藝術改造行動」,以牆壁、庭院、大樹下等地為重點,為參與的居民量身打造屋外的居家生活空間;並邀請藝術家殷家輝製作壁畫、石雕家侯加福製作象徵平安的蝸牛石雕。

喜歡和人講話的包阿嬤,指著經過營造的庭院說,以往沒想過要怎麼利用屋子旁的這片空地,現在每天都有人來串門子,來參觀的遊客如果願意坐下聊聊,她也會泡茶給他們喝,生活更熱鬧、更開心了!

其實,外人如果選對時間到竹仔腳繞一圈,會有喝不完的現泡熱茶,也會發現土溝村民熱情好客的一面。

南藝大學生捨棄一般學生習慣的都會生活而住到農村,也寧願比其他同學多走一大段通學路程,就是為了讓思考模式更在地化。經過1、2年時間,他們幾乎認識每個村民,比自己家鄉還要熟,說他們是半個土溝村民,一點也不為過。

「村民們講話好直接,只要不喜歡我提出來的概念就會馬上打回票,完全不留情面!」、「剛開始還常常掉眼淚呢!不懂為什麼自己所學多年的專業會比不上老人家的一個感覺」,駐村學生楊涵雅這麼說。

不過,才短短1年,她已抓到與他們相處的訣竅,看她騎著摩托車穿梭在村裏,一見到人就會互相喊上幾句話,如果用走的,可能在村裏短短100公尺的距離,要走1個小時。

她說,現在每個阿公、阿嬤都會邀她進屋喝茶、吃東西、聊一聊,甚至可以每天到不同的家庭吃晚餐。其實從村民的角度來看,一開始也不習慣這些毛頭小子到村裏弄些看不懂的東西,但熟悉之後,這些學生也都成為他們的寵兒。

外號「小黑」的呂耀中,是南藝大首批進駐學生的代表人物,也可說是「白老鼠」,剛報到時要付出的耕耘,不是同齡學生可以想像。但兩年後,他不僅為自己拿出漂亮的畢業成績,還替學弟妹們奠下深厚根基,至今駐村學生已到第6屆。

呂耀中退伍後,與求學時期的指導老師陳永興、下一屆的駐村學妹徐佳伶決定一起回到土溝村開設計公司,當時引來許多外界狐疑眼光,連台南縣稅務局都曾懷疑是空殼公司,派人前來訪查。

這家被稻田圍繞的設計公司,開張兩年來不僅業績正常,作品還在去年獲得第1屆空間母語建築獎金獎肯定。

呂耀中說,土溝村是很美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中反而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而且比在大都市裏開公司省下不少租金成本。

在呂耀中等人的影響下,還有南藝大的駐村學生準備回到土溝村開業。為土溝社區營造打造不少石雕作品的侯加福,也在土溝村置地,由駐村學生幫他設計建造一間造型獨特的住家兼工作室,成為竹仔腳部落第30戶居民。

張佳惠說,以往土溝村民被人問到「你住哪裏?」,往往只會回答「新營附近」、「白河旁邊」或者「嘉義再往南一點點」,現在多會理直氣壯地回答「我住在土溝村」,不怕人家不知道。

其實,他認為,最寶貴的還是過程,看到了村民從冷漠到支持、南藝大的學生們也在學習中成長、使土溝村傳統的農村文化得以傳承、甚至發揚,大家都為自己留下獨一無二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