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4)
【大紀元11月8日報導】1949年的那些人事物系列報導(4)(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8日電)國民政府遷台60年,其中太平輪沉沒的這段歷史,卻是由向來和外省族群有所隔閡的民進黨推動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讓此事再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
1949年初國共戰火未歇,國民政府遷台,當時海上經歷一場短暫且密集的大遷徙。當年1月27日小年夜,千餘名民眾擠上由上海開往基隆的太平輪,由於人員及貨物嚴重超載,加上夜間航行,視線不良,因而與基隆出發的建元輪在舟山群島海域相撞後沉沒。
這件船難僅30多人獲救,近千人罹難,其中包括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及當時南京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
過去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不多,2005年民進黨決定和鳳凰衛視聯手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讓此事受到社會大眾廣泛重視。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的這段歷史,由於牽涉國家認同,民進黨過去始終未能積極面對。由於主張台獨等種種因素,民進黨更讓大部分外省族群排斥,尤其是眷村,始終無法打入。
民進黨執政後,為擴大支持基礎,開始處理和外省族群的問題。2004年9月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成為催生出「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基礎。
催生「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的民進黨前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說,原先只想幫太平輪事件倖存者與後代舉辦聚會,但故事愈多、了解愈深,讓他體會1949年大遷徙的歷史應留下紀錄,不能遺忘。
楊長鎮認為,外省人的記憶長期被黨國敘事所壟斷,只有戰爭的成敗,被迫跟著軍隊到台灣,這不能代表近200萬外省人的心聲。在了解太平輪事件後,他想從台灣主體性的觀點,建構外省人的記憶,而1949年是個起點。
2005年時從報紙上看到民進黨召開尋找太平輪紀錄片發表會,林月華與夫婿到記者會現場,遇到當年參與紀錄製作的作家張典婉從上海帶回很多太平輪罹難者的資料。
經過比對,林月華從資料上找到死於船難的生父林培的資料,上面註明林培的遺腹子就叫林月華。
大時代的悲劇,造就多少悲歡離合。林月華的母親當時挺著大肚子到台北把她生下,後來母親再婚,並將她送人當養女。20多歲時,養母帶著她與生母見面,才知道生父的身分。
林月華說,從「尋找太平輪」紀錄片中對自己的身世更加了解。對民進黨願意撇開藍綠,從促進族群融合的觀點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她覺得民進黨很熱心。
「尋找太平輪」執行製作李介媚說,太平輪是1949年兩岸間的重大歷史,紀錄片開啟台灣各界對1949歷史的論述及反省,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及張典婉的「太平輪1949」,都是對這段歷史的省思。
民進黨藉拍攝「尋找太平輪」,和外省族群對話,希望拉近外省族群和民進黨之間的距離。但在盤根錯節的族群、國族問題中,民進黨這一步只是一小步,在國民政府遷台60週年的此刻,更待綠營提出更寬廣、深邃的觀點和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