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古厝 陶藝家──許明香
【大紀元11月7日訊】
磚瓦因緣
許明香說:「之所以能夠將磚塊、瓦片做得唯妙唯肖,是因為放了很多感覺在裡面。」而這份感覺甚至要追溯到還沒出生以前。她表示,自己從事陶藝差不多將近20年,在這20年當中,都不了解自己的祖先有做過瓦跟磚。
直到6年前,許明香的父親道出了這個祕密,原來許明香的先祖很早就建了一個窯,專門從事瓦片和磚塊的燒造,許明香感慨的說:「當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對這一些磚塊跟瓦片有這麼深的感情,是因為我體內的因子,本來就是有那一份、那一個感動在裡面。」
而使她連續3年獲得台灣全省美展的前3名,並因此獲得永久免審作家榮譽的作品也與磚瓦有關,那就是備受好評的「古厝系列」。也許就是因為血液裡有著這份由祖先那兒傳承下來的因子,使許明香在偶然的靈感下,發現泥土很適合拿來詮釋古厝的滄桑美感,而且她還發現古人的智慧與精神,都能在古蹟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於是她開始用心觀察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許明香的古厝系列之一:寶成門。.
「古厝系列」作品包含四大件,分別為台北古西門(寶成門)、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厝、新竹東門(迎曦門)、台南赤崁樓。其中「李騰芳古厝」始建於咸豐十年(1860年),這是清朝同治年間舉人李騰芳興建的大宅院,目前是桃園縣唯一的二級古蹟。
陶藝家許明香在十多年前造訪這裡時,對眼前這棟優雅的古厝感到驚豔,尤其古厝經過歲月侵蝕所留下的斑駁痕跡,更讓她感動不已,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將它記錄下來,因而有了這件古厝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許明香見到古厝傾圮,不知已被列為古蹟,多年後重回舊地,看到整修後嶄新的古厝,已與她當年所見全然不同,而她以陶土留住古厝的瞬間,現在更顯得彌足珍貴。
另一座古蹟則是現今已不存在的台北古西門(寶成門)。寶成門原位於在台北市西門町,之所以叫「寶成門」,是因為在門的中間有一條鐵道,早期從大陸運來的物資都要經過這個門,有「寶來生財」之意。但是現在我們到繁華的西門町已經看不到這座城門了,而許明香如何把它再創造出來呢?
她說:「我是經過一些舊照片,還有一些文字記載,比如說它的材質:用石頭,什麼樣的石材;它的磚、顏色,還有它的形式,就是照文字記載來做的。」這位與眾不同的女陶藝家不但自己蓋古厝,她還做了一整座的城門和城樓,藉由重達八十幾公斤的陶藝作品,許明香確實認認真真的用她自己的方式將古蹟記錄,甚至是保存下來了。
畫龍點睛
蓋古厝點麻雀
許明香的古厝系列作品裡,幾乎都有麻雀,那是對時代的懷念,也是兒時最真實的回憶,還記得在夕陽西下的晒穀場上,農村的孩子們總是肩負著驅趕麻雀的任務,原來她對古厝之情與麻雀的印象是那麼的深刻而難忘。有時她還會安排鳥兒們在打架,打得還很凶,或是正竊竊私語,談牠們生活之類的事情。這些生動的飛禽,不僅是許明香兒時鮮活的記憶,同時也為歷盡滄桑的古厝注入了靈動的生命力。
仿真技術
許明香高超的仿真材質技法尤其讓人印象深刻。定晴一看,明明是如假包換的木頭、瓦片和磚塊,但它們卻都是陶土做出來的。特別許明香所做多是古蹟,她說:「因為是古蹟嘛!古蹟就是有一點斑駁,如果太新了,你會覺得那個古蹟沒有了歲月的感覺。」於是她還必須把歲月的痕跡刻劃出來。而當她正專注的一絲一絲刻出木紋質感時,仍不忘強調:「你看我在刻的時候好像一直刻、一直刻,其實我在刻的時候,一條拉過去是有輕重的,有輕重你才能表現出它風化的多跟少。」
她的著色方式是使用化妝土而不是釉藥,因為如果使用釉藥的話,這些深而有力的刻痕和線條就會被釉藥蓋住,而失去了古樸的味道。就是因為許明香細膩敏銳的觀察,及對時間流逝的感情,還有對材質特性的充分了解,才使她能將歲月的痕跡很真實的表現出來。
更令人驚嘆的是,她所蓋的陶藝古厝,屋頂上的瓦片並不是刻出一個樣子而已,而是一片、一片貼上去的!難怪位於鶯歌的富貴陶園館長洪鈺奇先生在面對許明香的作品時驚嘆連連的表示:「這個歷史的軌跡,有時候真的藉由藝術家的手,被呈現出來。」
陶藝巧思
雖然在技術上已經達到很高超的境界,但許明香卻說:「其實一件作品它的技巧,都是日月累積的一個技巧,你說在創作當中,遇到什麼樣是最困難的?其實是你剛開始,要想到的那一個構思,如何去構想,要怎麼樣把它弄成一件最完整的作品,那個是最難的。」
許明香作品:仿木構建築吊筒的香爐。.
因此我們可以從許明香的作品中發現很多從外觀上看不出來的巧思。例如一個模擬自城樓屋簷下吊筒而做成的仿木作品,它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焚香的香爐。而從外觀看來是一座掛有「長松浩月」匾額的古厝,卻是可以一件件拆解下來成為五把茶壺,而且裡面的壺嘴也都做了蜂巢呢!
許明香作品:長松浩月橫匾古厝,五把茶壺隱藏在裡面。.
另外,在這裡還能看到站在窗台上向下俯視的麻雀,許明香表示,「小窗戶是要讓它有感覺,有那麼一點點的透空性,然後讓它好像可以從那個地方去看到什麼東西,所以我們才會安排一隻小鳥從那裡飛出來。」
許明香善於營造空間,作品極具戲劇張力。此外,因著這些巧思,還讓我們體驗到完全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把我的作品加上我們中國的那麼一點點巧思,為什麼呢?中國人就是喜歡那一個思維、那個很細微的思維。」許明香的這般精緻巧思,充分展現了女性藝術家細膩體貼而靈巧的特質。◇
愛陶如子 夫妻情深
許明香的作品多是七、八十公斤以上,比一個壯漢還重,以一個弱女子,要做這麼粗重的活,真的很辛苦,還好她有一位貼心且跟她一樣愛陶的丈夫──李金生。
有著「大墩工藝師」榮銜的李金生是以花器和水景設計見長,兩人年輕時同在鶯歌的陶瓷外銷公司擔任陶瓷塑形的原型設計工作,累積了豐富的陶藝製作功力後,成功轉型為陶藝家。
夫妻倆人在一起工作時間很長,還好丈夫是一路的扶持:「做陶藝的東西這麼重,如果沒有先生幫忙,像這麼重也沒辦法進窯」,許明香很感謝的說:「先生功勞很大!」而李金生在燒製妻子的作品時,更是小心翼翼:「要是不小心稍微碰到,心就抽三下!真的好恐怖!真的好恐怖!」可見許明香作品的細緻度和夫妻共同為陶瓷藝術付出的心血,而這份用心,相信在未來的創作中,我們還能見證他們攜手同心的美麗果實。@*
女陶藝家許明香與丈夫李金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