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購買力嚴重分化 再現「房改」呼聲
【大紀元11月3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最近,隨著中國房价過快上漲,房地產市場購買力出現嚴重分化,大陸社會上出現「二次房改」的呼聲。
貧富差距懸殊 購買力出現嚴重分化
「北京市四環以內的期房均价已超過兩万了,照這樣算,我攢一年的錢只能買一、兩平方米。」北京某公職部門工作的李炘睿說。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李炘睿只是眾多「住房夾心層」的一個縮影。這個群体正在普遍受到高房价的折磨。9月份,深圳商品房每平方米成交均价已超過2万元,創下歷史紀錄,杭州、北京、上海等地房价也在近期達到或超過歷史高點。
隨著房价過快上漲,「夾心層」購房負擔越來越重,房地產市場購買力出現嚴重分化。据上海綠地集團內部人員介紹,該集團今年6月份推出的一個單套售价超過250万元的高檔住宅項目,兩個月內銷售一空,七成購房者是現金支付;而推出的另一個單套總价不過几十万元的中檔小戶型項目,七成購房者卻是貸款買房。
二次房改輿論出臺 保證公平難度很大
針對房市的失衡現象,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劉慧勇、清華大學李稻葵以及住宅法專家李明等學者,各自提出了再次對住房制度進行改革的方案。由于是相對中國1998年首次實施住房制度改革而言,社會輿論稱之為「二次房改」。
「二次房改」呼聲有一個共同特點,認為過去11年的「房改」存在過度市場化問題,特別是保障類住房供應嚴重不足,住房保障体系建設「滯后」。李稻葵等有關專家表示,有相當部份人既買不起過度漲价的商品房,又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現有的房地產体系需要繼續改革。
但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表示,如果真的實行「二次房改」,如何保證公平將是一個巨大難題:一是享受房改的對象不容易界定,二是享受過上次房改的人可能再次享受。
據環球時報報導,專家認為目前中國以權謀房現象嚴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11月1日在第67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作題為「中國住房目標和市場化」講演時稱,「以權謀房」确實是福利分房時期的重大弊端。但是,住房市場化改革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設中,「以權謀房」仍然相當嚴重。
通過權力体系得到住房的情況,在目前處于一种制度上的可疑狀態,因為從國家有關的住房制度和政策中,找不到相關的明确規定。但事實上,這种得到住房的辦法卻普遍存在。手握權力的政府部門,机關單位,通過所謂的自有地皮,或者申請新的地皮,集資修建職工住房,享受經濟适用房減免稅費的待遇。這种住房打著保障房的旗號,享受保障房的一切优惠,但是一些政府部門的這類住房,面積甚至達到兩百多平方米,其豪華气派的程度,根本無法与「雪中送炭」的保障房相提并論。
另外,一些手握行政權力的机關,給達到某种行政級別的官員,私下發放住房補貼,甚至組織這些官員以團購等方式,去外地購買商品房,作為他們退休后頤養天年的安樂窩。机關或官員以權力与開發商進行交易而得到便宜房屋,這种情況也不少見。
住建部否認二次房改 稱中國樓市不存在泡沫
中國工商銀行資產管理部研究員張興胜說,中國的房价收入比是發達國家的3至6倍,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房价之間的比值)超過400倍,而國際上公認的正常范圍為200至300倍。
目前,上海市已有13家樓盤銷售价格突破10万元/平方米,周邊杭州、蘇州、南京等城市价格達到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項目比比皆是,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房地產泡沫嚴重程度。
對於內地房价瘋長,可能施行「二次房改」的傳聞,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明确表示,不論短期計划還是「十二五」規划中,住房目標仍然是住有所居。當前在住房發展過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場化之間的結合有進一步的改善和調整的必要,但是這個基本方向中沒有「二次房改」。
陳淮認為:「中國的房子正在越蓋越結實,沒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為節能而用的空心磚。」
事實上,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還不到東京的1/10,而房价已比肩東京,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清水房)房价達200万元人民幣以上,即以家庭戶均年收入6万元計算,房价收入比已超過30倍。京滬人均收入要達到東京的水平,起碼還要15年。換言之,京滬房价已經把未來十余年的空間都透支了。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