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食天地

【美食典故】五更腸旺

「五更腸旺」是以豬大腸、豬血(也可用鴨血、雞血)或豆腐(也可用竹荀、養生菇)為主料,加辛香料(蒜苗、辣椒、蒜頭、老薑、青蒜)燉煮而成的料理。香軟肥嫩的豬大腸與滑溜順口的豬血,香氣及口感十足,加上紅通通且香郁濃稠好滋味的鍋湯,辛辣發熱,讓人有全身通暢的快感。

「五更腸旺」的「腸」就是肥腸,豬大腸。而「旺」就是豬血(或鴨血、雞血),因貴州人把動物的血叫做「旺子」,又叫「血旺」。這「五更腸旺」的煮法與貴州的「刨湯」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貴州人在款待客人時,也會將新鮮豬雜的大腸、粉腸、血旺及豬肉,加上豆腐、粉條燉煮成一大鍋,賓主盡歡的享用。



「五更腸旺」的菜名是因加溫的酒精爐,很像古代夜用的「五更爐」而得名。(圖:彩霞/大紀元)

「五更腸旺」的菜名是因所使用的鍋具,其中用來加溫的酒精爐,很像古代夜用的「五更爐」而得名。因為用這種鍋具烹煮的菜餚,其菜名均可冠上「五更」二字,例如「五更豆酥魚」,就是將調過味的黃豆酥淋在蒸熟的鱈魚,上桌時將盛鱈魚的鐵盤,放在「五更爐」上而得名,一邊可保溫一邊可盡情享用。

「五更腸旺」原是四川地區的年菜,因為「腸」諧音「昌」,有昌盛吉祥之意。當地的農家為祈求能「昌」旺過五更(因五更代表天亮了),意即祈求能昌旺的過年,故取名為「五更昌旺」。因其口味辛辣滑口,很受大家的喜愛,遂演變成四川各地的通俗食譜,為了「見名知菜」,於是把它更名為「五更腸旺」。

古代的中國人以農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步調很單純,而且尚未發明時鐘,故將「日落(約晚上7點)」與「日出(約早晨5點)」之間的漫長夜晚,區分為五個「更」,從晚上7點開始計時,每一更為一個時辰(等於現在的二個小時),故第「一更」從晚上7點到9點(戍時),第「二更」從晚上9點到11點(亥時),第「三更」從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子時),因恰巧位在整夜的一半,故稱「三更」為「半夜」,第「四更」從凌晨1點到3點(丑時),第「五更」從早晨3點到5點(寅時),又是「日出」了,大伙須起床幹活了!

漫漫長夜,老百姓須依賴「更夫(或稱打更人)」打更來報時,他一邊打著更一邊唸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也提醒著大家防止火災的發生,還得眼觀八方的巡邏以嚇止宵小犯案,在晚上9點鐘,敲「叩……叩……」打一更,表示一更已過,此後每隔兩個鐘頭敲打一次;11點鐘,敲「叩叩……叩叩……」打二更;凌晨1點鐘,敲「叩叩叩……叩叩叩……」打三更;3點鐘,敲「叩叩叩叩……叩叩叩叩……」打四更;5點鐘,敲「叩叩叩叩叩……叩叩叩叩叩……」打五更後,天就快要亮了,公雞也啼叫,大伙也陸續起床幹活了!這下子,才可下班返家睡大頭覺以補充眠。

更夫的職業是風雨無阻,辛苦寂寞且危險的工作,為了大家的生活作息,為了防止犯奸作科,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因而犧牲了他的正常睡眠時間,晨昏顛倒,雖是小老姓的卑微工作,若沒有他打更報時,士農工商的生活作息將失據紊亂,特別是「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書生,勤奮苦讀到更夫敲打「三更」時,始熄滅「燈火」才去就寢,當「五更」天亮「雞」啼叫時又須起床刻苦求學,若該書生有幸金榜題名,「一舉成名天下聞」,那更夫也盡了一份棉薄之力,也算得上是小兵立大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