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俊諺台北28日電)正在攻讀碩士的張雅期,克服了癌症的折磨,更熱切的擁抱生命,挑戰非洲第一高峰,並與同學熱心募款,改善坦尚尼亞學童的衛生環境,近期則把愛留在台灣,幫助弱勢小孩圓夢。
現在就讀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的張雅期,2008年8月隨3名老師和8名同學攀爬非洲最高峰–吉利馬札羅山和次高峰肯亞山,並協助改善坦尚尼亞學童的校園衛生環境。但是很難想像,她在出發1年前,才剛完成了化療,克服了癌症的病痛。
2006年4月張雅期乾咳了許久,並發現脖子有硬塊,化驗後確定是「何傑金氏淋巴癌」2期。她簡直不敢置信自己年紀輕輕就罹癌。
「(化療過程)到今天,我都還餘悸猶存。」張雅期說,將近1年中12次的化療,每次都讓她難過異常,有一次化療前的檢驗,還一度造成大出血、呼吸困難,經搶救才撿回一命。歷經化療的痛苦,病情逐漸好轉之後,張雅期體悟到,人生不該渾渾噩噩,應及時去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
抱著這種想法,張雅期雖然原來只爬過台北市郊的象山,但在聽說同學安排攀登非洲高峰,並到坦尚尼亞從事志工服務,做為最重要的一項學分功課之後,便決定她也要挑戰自我,參加這個活動。
她先在台灣進行跑步、騎單車之類的運動,強化因為患病而變弱的循環系統及體能,並在合歡山、玉山等地進行攀高與攻頂的模擬。經過幾個月的強化鍛鍊之後,張雅期才跟著同學遠赴非洲。
然而企圖攻頂植被稀少、坡度陡峭的吉利馬札羅山,並非易事。張雅期說,6天跋涉的過程中,除了不能洗澡,她還得了嚴重的高山症,多數的時間感到頭痛欲裂、想吐,晚上還畏寒。攻頂的前一晚,她甚至因為身體極度不舒服而情緒崩潰。
到了攻頂吉力馬扎羅山的當天,她與同伴在半夜出發,走了快10小時、抵達海拔5400公尺處時,眼看距離登頂僅剩約1小時的路程,卻因眾人基於安全考量,還是決定放棄攻頂。
張雅期說,她「不會感到遺憾,畢竟登頂不是唯一目的」。她認為,攻頂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與學習。事實上,她們一行人下山後僅休息1天,接著又挑戰非洲第二高峰「肯亞山」。這次終於成功登頂。
在非洲時,張雅期也轉換角色,由曾經病痛纏身的受助者,轉化為協助者。她們在出發前透過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聯繫上坦尚尼亞最大城三蘭港(Dares Salaam)近郊的1所小學,得知全校400多名學童只有6間廁所,眾人便決定要自行製作T恤義賣,將募得的新台幣16萬元,捐助對方,用來興建6間廁所。
張雅期說,經過與當地人的互動,讓她有了不同的價值觀思辯。當地的教師看到像是數位相機之類的新奇物品時,都會直接問說,「可以給我嗎?」這讓她很驚訝,覺得老師的品格豈可如此。但是對方告訴她,當地資源稀少,主動爭取並不可恥。這一番話又促使她反思,學會了包容多元意見,尊重個人差異。
回台灣後,張雅期與同學合力設計出記錄非洲之旅的筆記本,並再次舉行義賣,將所得的1/4捐給同一所學校,又將剩餘款項捐給宜蘭、花蓮和台東的家扶分會。
張雅期說,值得一提的是,宜蘭分會受扶助的青少年也藉由他們的裝備補助款,透過自行規劃,以21天的時間,挑戰攀登喜馬拉雅山基地營及進行社區服務,延伸了「體驗教育」的精神。
現在已經取得體驗教育助理引導員認證資格的張雅期,克服了癌症的病痛、勇於挑戰自我,還將台灣的愛飄揚過海,傳送到非洲的坦尚尼亞。她認為,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不敢冒險。她以自己勇於突破為例,告訴所有的人,只要有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不平凡的平凡人。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www. cna.com.tw/TW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