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麥肯錫報告指出,中國的乾旱問題若不獲得解決的話,將嚴重威脅中國長遠的食品安全與經濟發展。中國今年以來大量購買玉米、黃豆等農產品,以提高農民收入與穀物產量,但也造成世界糧價上漲。
這份名為「從麵包籃變成泥碗?」的報告,結合中國氣候農業專家與麥肯錫顧問意見,強調氣候變化對中國糧食產區與食物供給衝擊。
經濟損失 高達54億美元
報告預估乾旱頻率倍增的情況下,2030年前穀物產量減產1380萬公噸,為總量的12%。經濟損失預估高達370億人民幣(54億美元 ),並造成3,500萬農民一半以上的農業收入損失。
今年2月中國北方的嚴重旱災衝擊了共8個省、450萬公頃農地,影響範圍超過中國小麥產區的一半。黑龍江5月旱災也為60年罕見,約600萬公頃農地受損。
中國為世界最大的穀物生產國,特別是北部與東北部一直以來為小麥、玉米與稻米的重要產區,但氣候劇烈變化造成嚴重乾旱,使得豐收榮景不再。
中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今年由於乾旱產量已下滑13%,使得農民收入減少。
許多研究顯示,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效應將使中國東北部降雨增加、生長期延長。不過報告指出,若不增加投資解決降雨不穩的情況,雨量增加無助於產量增加。
麥肯錫報告指出,在2030年前中國必須每年投入250億人民幣,改善灌溉、育種、土壤保存等技術,有助培養耐旱穀物,降低損失。
投資大師羅傑斯表示,中國正試著解決嚴重的缺水問題,任何嘗試解決的人,不論成功與否,都能大賺一筆。
目前中國政府僅每年投入100億人民幣建設省水灌溉系統,不到報告建議的二分之一。
糧食不足 下一個引爆點
金融危機造成來自鄉村勞工的不滿暴動,加上西藏、新疆等地9萬次的罷工與抗爭,糧食不足可能成為社會動盪的下一個引爆點。
今年中國主要產區產量不足,造成全國產量減少40%。報告作者之一Joerss表示,若不採取足夠措施,中國長期的糧食安全與經濟發展都將受到威脅。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本月稍早表示,中國糧食存量充足,所有穀類自給自足,僅黃豆需要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