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經濟部地調所公布最新活動斷層分佈圖,第一類活動斷層(過去一萬年內有活動紀錄 )從十二條增至十九條,第二類(過去十萬年內有活動紀錄 )從十一條增至十四條。目前在立院審議的「地質法草案」規定,建物須沒有斷層線通過才可以進行開發,學者呼籲加速立法、提高斷層附近建物防震係數。
*最新分佈圖 取消存疑性斷層*
經濟部地調所二千年曾繪製「活動斷層分佈圖」,當時有四十二條活動斷層,除第一類十二條、第二類十一條外,還有包括金山斷層的十九條「存疑性活動斷層」;經過近十年調查,明年初地調所將出版全新分佈圖,取消存疑性活動斷層,活斷層總數雖因此從四十二條縮減為三十三條,但確定的第一與第二類活斷層則分別增為十九與十四條。
第一類活動斷層主要分佈在中部與西南部。包括大甲、彰化、旗山等斷層都「升級」。
地調所調查,除獅潭、屯子腳等維持原來第一類,包括新城、三義、鐵砧山、大茅埔─雙冬、旗山、六甲等斷層從存疑性斷層或第二類變為第一類。至於第二類斷層新增包括新竹、九芎坑、木屐寮、後甲里、左鎮、潮州、恆春斷層。但同時也把金山、南崁、雙連坡、月眉等,從活動斷層中除名。
在三十三條活斷層中,最長的依舊是造成九二一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總長約九十二公里,過去兩千年引起的地震至少有六次,發生時距最短二百年、最長七百年。最短的則是新化斷層,從台南縣新化東北方的那菝林向西延伸至北勢,只有六公里,除一九四六年的新化地震外,過去一千九百年也有三次以上的活動紀錄。
*敏感區建物 學者促提高防震*
台大地質系主任陳文山說,台灣斷層有上百條,有的是沒有露出地面的「盲斷層」。其實地調所公布的斷層都是過去發現的,只是現在有更多證據顯示其活動時間,將其重新分類調整,民眾不必太過恐慌。但既然有充分證據,政府應立法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例如提高斷層一定範圍內的防震係數、限建等規定。
地調所副所長江崇榮表示,已在「地質法草案」中將活動斷層兩側一百公尺內劃設「斷層敏感區」,範圍內的土地開發,須加強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基地內必須確認無斷層線通過才可開發,至於敏感區內沒有斷層線經過,則也必須採取相關預防措施。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