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砷中毒事件元兇:人工池塘與淺水井
【大紀元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在孟加拉,估計有200萬人因為飲用砷含量過高的地下水而中毒,此事件被世界衛生組織(WHO) 諭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集體中毒事件」。在第一起砷中毒病例發生26年後,經過科學家的持續研究後發現,大面積挖掘人工池塘、改造地景是地下水砷含量過高的主因。
1983年,孟加拉第一起砷中毒事件爆發 ,當時病患的中毒症狀包括:上胸部、手掌、腳掌皮膚損傷與疼痛,以及手臂、腿部皮膚色素沉澱。根據印度加爾各答熱帶醫學院皮膚科的調查,確認這種病症是因為長期飲用砷污染井水所造成。砷這種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土壤和地下沉積物中,令科學家百思不解的是,砷是如何從土壤進入水中。
麻省理工學院民生與環境學系的副教授哈維(Charles Harvey)已長期研究孟加拉的水污染問題。2002年他的論文證明了微生物代謝有機碳觸發了土壤及沈積物中的砷溶入水中,且農作灌溉系統在集體中毒事件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孟加拉人口多達1.59億,世界排名第七。數十年前,政府及國際機構為了讓民眾不要喝到被微生物污染的地表水並建設灌溉系統,曾開鑿1千萬口深度約30-50公尺不等的淺水井。此外,政府也在聚落大量挖掘人工池塘,取得泥沙用在防洪工程上。史料未及的是,看似便利的水利工程竟創造了地下水被重金屬污染的有利條件。
據《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網頁報導,哈維在11月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最新研究中發現,飽含可分解有機碳的池塘水進入淺地下水層。地下水流帶著池塘水到30公尺深左右的地底,那裡聚集了最多已被分解的砷。接下來,在灌溉幫浦的汲取下,含砷量過高的水就透過淺水井成為灌溉水及飲用水。他們也發現,每年在雨季中氾濫的農田,可以有效的減少砷含量。
哈維估計,孟加拉約有200萬例砷中毒病例,如果繼續飲用污染水,引發的癌症死亡率可能達到每年3000例。但由於人口眾多,沒有替代水源,數百萬孟加拉民眾仍飲用有毒的地下水。
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論文共同作者紐曼(Rebecca Neumann)說:「我們看到來自人工池塘的水含有高濃度的砷,來自稻田的水砷濃度較低。」據此他們希望,如果把飲用水井挖得比池塘深,或將淺水井設置在稻田底下,或許可以取得污染沒那麼嚴重的水,讓當地居民脫離重金屬污染的威脅。
1950年代末期,臺灣西南沿海地區民眾飲用含砷量過高的地下水,也曾傳出「烏腳病」的砷中毒事件,在民眾飲用自來水後已獲得大幅改善。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