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陪伴也是一種幸福
有位學弟曾對我說,台大醫院安寧病房的工作伙伴對我的印象是:「會跟病友一起看NBA(美國職業棒球),且我在病房的時候,大家都很快樂。」
會跟病友一起看NBA
這樣的回饋,讓我感到愉快及欣慰。這感覺不是因後面這句話:「我在病房的時候,大家都很快樂。」而是因前面這句話:「會跟病友一起看NBA。」或許你納悶,這個臨床心理師會不會太混了,放著正事不做,還跟病友看NBA,簡直趁機打混摸魚。但我可不這麼認為,我反倒認為「陪」病友看NBA是一種超越言語的交會,是一種陪伴的幸福。這「陪」的感覺,就是本章的主題:「陪伴也是一種幸福。」它也是我在安寧療護中的重要信念。
等待融化的冰
通常面對安寧病友時,你可能會想:「我該說什麼?」「我該做什麼?」會問這個問題,好像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安心,才對得起病友。老實說,這只是安慰自己,證明自己還是有做事,還是有用的。其實面對病友時,你並非總是要找事做、找話題聊;相反的,有時什麼事都不做反而好,只要單純的做一件事就好,即是「陪伴」。特別是當你面對安寧病友或家屬時,有時你的熱心(例如,你主動提起話題)換來「冷回應時」,這時難免有種熱臉去貼冷屁股的感覺。此刻,病友內心的想法可能是:「不知該回答些什麼好?」「你只是來玩玩的,不是真心關心我!」「為什麼我要你關心呢,太丟人了!」「你不可能了解的,說也是白說。」「我為什麼要跟你講?我又跟你沒什麼關係。」
這時你最需要的是「等待」,讓時間來軟化他們的心房。就好像冰融化需要陽光溫暖一段時間,才能慢慢融化,特別是碰到「防衛心」較高的病友,很需要的是等待,等待他們心房逐漸開啟一扇門。切記,不要輕言放棄,因為病友可能在不斷測試你的誠意,一旦你退縮了,那麼彼此信任的關係便很難建立。即使碰到病友門上掛著「禁止打擾」、或是跟你說:「我想睡了」,或是「閉起眼睛來」回拒你的邀請,都不要放棄一絲絲的希望,此時「無聲勝有聲」,你只要釋放善意即可(例如:「我可以下次再來看你嗎?」),而不需多說或多做什麼。
沉默的力量:寧靜的陪伴與祝福
另一個情況是在與病友互動過程中,對方突然停下來沒有任何回應,這時不需要怕「冷場」,因為有時病友沉默並非意味拒絕你或不想跟你講話,而是他需要一段時間或空間來整理思考,沉澱他們的心情。這時陪伴的方式就是「沉默」,靜靜的在旁等待,待病友沉默一段時間後,他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例如他可能繼續剛剛的話題,也可能用眼神暗示你,他需要一個人靜一靜,當然也可能需要你幫忙,重新開啟話題。重點是,不要害怕「沉默」。
電影「影子大地」有段很棒的例子。電影中描述一位英國文學界相當有名的作家C. S. Lewis,他愛上了一位來自美國、被丈夫拋棄的女詩人Joyce。然而就在他們結婚不久,女主角Joyce因骨癌去世,留下一個不到十歲大的孩子,需要 Lewis照顧。在Joyce去世後不久,這個孩子與Lewis兩個人肩並肩的坐在燈光昏暗的閣樓上,這時本來靜默的孩子突然問繼父:「為什麼媽媽要離開我們?」繼父語帶哽咽的回答說:「我也不知道。」之後,兩人都沉默了一段時間,相擁而泣。
這樣的沉默帶來的是無比的力量,連結起這對父子對愛人(母親)的思念。這樣沉默的力量,甚至能讓人脫離自我的藩籬,而給自己或雙方關係成長的契機。因此,沉默並非是無言以對的;相反的,沉默是一種深層的接納、尊重與同理。
摘自《漸漸懂了你的心》張老師文化 提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