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紐約新聞

踏跡百年農舍 解讀荷裔移民故事

【大紀元11月15日訊】在紐約這個彙聚了來自全世界的移民的大熔爐,幾乎每個國家的人都能在此找到鄉親,聞到鄉音。紐約人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欣賞到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最近在探訪荷蘭人在紐約的足跡的過程中,哈德遜河遺產組織(Hudson River Heritage)的瑞絲(Sunny Writh)和史肯尼(Patterson Schackne)女士特別建議我們去紐約上州的阿爾斯特郡,看看荷蘭老百姓的房屋,這些房屋的建築構造很好地反映了荷蘭百姓在殖民時期的生活點滴。

貝維爾石捨(Bevier House)——農舍的精華



貝維爾石舍。

貝維爾房現在是阿爾斯特郡歷史協會(Ulster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的總部所在。房子最早的主人,現在可以考證的是荷蘭人范魯汶(Andries Pieterse Van Leuven)。1663年,范魯汶被送去參加兵役,他的兒子於1715年把房子賣給了路易斯.貝維爾(Louis Bevier)。此後,貝維爾家族就一直在這棟房子中生活了223年,直到1937年將房子捐贈給阿爾斯特郡歷史協會。但歷史學家認為,在1740年時,貝維爾家族曾經對舊房拆除重建過。

貝維爾房屋是由石頭築成,具有強烈的荷蘭殖民時期色彩。大門被分割成上下兩半,估計天氣熱的時候,上邊的門打開可以透風乘涼。室內已經開放參觀的地域是門廊、廚房、客廳、書房,周圍還陳列一些展覽櫃,裡面擺放了一些在阿爾斯特郡出土的農用器具。



壁爐,左邊立起的木椅可以放下來當桌子用。

卡爾頓板房(Carelton House)——另類農舍

卡爾頓房屋是用護牆板而不是石頭砌成的,1797年之前,這棟房所在地還是一片荒郊野外。1800年時被蓋成荷蘭農民典型的農舍,至今仍有跡可尋,如:上下兩半的門,廚房地下室內有H型的大木樑以及壁爐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棟房屋先後被改成希臘復興時期的風格以及現在的格魯吉亞建築風格。然而有趣的是,將房屋改成格魯吉亞風格的建築師邁倫.泰勒(Myron Teller)並不是屋主,真正的主人是當時紐約市的牙醫桑格.卡爾頓,卡爾頓將此屋作為週末的渡假屋,他於1932年僱傭建築師泰勒對此屋進行裝修、改建。泰勒花了很多心血進行設計,門、櫥櫃、天窗、旋轉樓梯以及屋內裝飾的大部分鐵匠活,泰勒都親自動手,整個房屋在泰勒的改造下更加優雅、舒適、明亮。



卡爾頓板房後面的穀倉。

在主房後面不遠處,有一個大型的穀倉。穀倉的地板裝飾成跳舞的專用地板,內部改裝成劇院的感覺,因為主人卡爾頓喜歡週末召集一幫好友跳舞狂歡。值得一提的是此房現在還有人居住,也許是卡爾頓的後裔。

庫爾石捨(Kool House)——打開大門 打開心房



庫爾石舍。

科尼利厄斯.庫爾是庫爾石捨的第一任主人,1690年他搬來此地,成為當地的第二富紳,擁有大片土地。根據1710年的稅務記錄,庫爾當時擁有9個奴隸,房子一共有4個煙囪。以前荷蘭式的房子是靠燒壁爐取暖,所以煙囪越多就代表房屋越大。房子的構造以及前後院的佈置相當典雅,我們去的當日,還碰上前來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房屋目前的主人是山姆.斯科金斯(Sam Scoggins),他和家人仍生活在這個擁有300年歷史的石屋裡,並且還出租給大眾,如果有朋友願意體驗一下荷蘭移民屋的味道,不妨試一試。



荷蘭式門:打開大門 打開心房。

山姆熱情善談,他不但帶我們去參觀從未向公眾開放過的地下室,還細緻給我們解釋壁爐櫥櫃的使用,荷式風格的門為什麼分兩半,門上的鐵銅件裝飾的作用和意義,其中我最喜歡他對大門那個心型門扣的解釋:「打開大門,打開心房」。

杜波依斯石屋(Dubois House)——古典與現代的結合



杜波依斯石屋。

雖然此屋由富有的杜波依斯家族建於1747年,但如今它已經被改造地非常時尚。設計師巧妙地將廚房原有的一面牆體保留下來作為裝飾,巨大的H型木樑也絲毫不動地揉進當代的裝潢中,讓房屋整體看起來更明快、更舒適與美觀。

前後小院的設計也相當漂亮,特別需要提的是對原有穀倉的設計,簡直像是一個小科技館,內藏許多巧思。房屋周圍的景致相當怡人,總之是個很不錯的夢想家園,如今此屋也正在售賣中。

荷蘭人與哈德遜河的淵源

荷蘭人移民到紐約的歷史要追溯到160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僱用英國水手亨利‧哈德遜(Henry Hudson)去尋找能夠駕船到達印第安部落的東北通道,可惜失敗了。哈德遜不得不調轉船頭向西橫穿大西洋,期許可以找到西北通道,在抵達科德角海岸後,哈德遜終於意外地發現,船駛入了一條大河的入口,印第安部落散住在河的上下游,這條大河就是今天聞名遐邇的哈德遜河。隨後荷蘭探險家繪製了這一帶的地圖,並以此為據,於1614年宣稱對該地區的擁有權,並將其命名為新尼德蘭(Nieuw-Nederland)。根據國際法的要求,荷蘭政府於1624年移民 30戶至該地區,完成了對這一地區的有效佔領。

隨後,荷蘭人發現在新尼德蘭南邊不遠處有一個叫曼哈頓的小島。於是用價值約24荷蘭盾的小玩意:眼鏡、紐扣、別針等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了該島,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並修建新阿姆斯特丹城堡,這標誌著紐約市建城的開始。但好景不長,荷蘭人沒有守住勝地,被善戰的英國人打擊得節節敗退。1664年8月27日,在第二次英荷戰爭期間,新阿姆斯特丹向四艘英格蘭軍艦不戰而降,標誌著新尼德蘭完全被英格蘭佔領。新阿姆斯特丹也從此更換主人,英國約克公爵以自己的名字將該城改名為「新約克」—— New York,紐約就正式誕生了。

雖然荷蘭人統治哈德遜河流域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但他們卻在這一帶建立了不少的貿易站、小鎮、要塞等許多基礎建設。荷蘭移民也並沒有因為英國人的佔領而打道回府,而是繼續他們在哈德遜河流域的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