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主編胡舒立辭職引起各方關注
【大紀元11月10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 11月 10日報導)中國著名媒體人胡舒立11月9日辭去了《財經》雜誌主編的職位。有關專家認為,她的辭職顯示中國傳媒業的一個新現象:隨著一家媒體的影響力擴大,廣告效益豐厚,管理層反而日趨保守。
胡舒立女士是中國傳媒業中的一名赫赫有名的媒體人,把一本《財經》雜誌辦得風生水起。該雜誌以調查性的新聞報導方式,不但報導財經消息、金融黑幕、利益集團交易、也對薩斯疫情、污染、工人權益等社會關注的議題進行深度報導。
*財經雜誌宗旨:獨立、獨家、獨到*
中國傳媒問題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展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胡舒立女士堪稱國際間最知名的中國新聞從業者,哪怕是跟胡舒立發生衝突的管理層,對她的能力與成就也同樣高度認可。
展江教授說,儘管《財經》雜誌的發行量並不大,但它在知識精英與政府高層卻有很大影響力:“《財經》雜誌在國內外的威望這麼高,它能打出獨立、獨家、獨到的口號,公開地公佈自己的想法,而且獲得社會的認可,應該說是建立了很大的影響力,而且這個影響力不僅對一般的讀者、公眾,還包括對高層官員。”
*胡舒立辭職政經兩重原因*
中國青年報《冰點》雜誌前主編,中國著名媒體人李大同說,胡舒立的《財經》雜誌超出了財經範圍,報導其他雜誌不去報導的社會新聞,引發高層關注。李大同認為,胡舒立的辭職有其政治、經濟雙重原因:“就是因為新疆的7.5事件,按說這不是財經報導範圍,他們派人去了,被發現了。上面就很緊張,直接管理他們的是工商聯,要求他們以後每期雜誌發表前必須全部審稿,當然這些條件是不能接受的。”
李大同解釋說,要求《財經》雜誌在付印前審稿的工商聯,也被稱作聯辦的單位是《財經》雜誌的主管,而《財經》雜誌的主辦單位則是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他說,《財經》雜誌的廣告效益高,但是雜誌本身卻沒有甚麼經濟自主權,甚至無法決定員工的工資。
展江教授認為,胡舒立辭職的經濟原因反映出中國傳媒業的一個新現象,那就是隨著一家媒體的影響力和經濟實力的日漸擴大,管理層反而日趨保守。
展江說:“因為他們覺得,既然媒體能夠在社會上有影響力,能夠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那我們就不如安安穩穩地去賺錢,所以不必真的是獨立、獨家、獨到,可以做一些妥協,可以不觸碰那些大家非常關心,但是按傳統觀點來說可能是有點尖銳的問題,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就出現了管理層和編輯部的矛盾。”
*西方媒體關注胡舒立辭職*
西方媒體對胡舒立辭去《財經》雜誌總編職位的消息頗為關注。與《財經》雜誌建有合作夥伴關係的《華爾街日報》詳盡報導了胡舒立辭職的前後,並評論說,“在那些倡導中國媒體改革,加大透明度的人的眼中,《財經》的代表人物胡舒立一直是希望的象徵。出身記者世家的胡舒立從前也是一名記者,她因潑辣的性格和堅持求實報導而聞名。”
《紐約時報》說,今年56歲的胡舒立任《財經》雜誌主編11年,秉筆直書,觸動利益集團,指出阻止經濟改革的瓶頸,而且,《財經》的獨家報導加速了中國一些臭名昭著罪犯的落網。
《時代》雜誌說,胡舒立經常被稱為是“中國最危險的女人,以後她可能會變得更危險”。文章說,儘管中國對媒體嚴格控制,但她在《財經》雜誌上打擦邊球,“對政府的無能與金融不法行為做出突破性報導”。
《華盛頓郵報》援引研究中國傳媒業人士古德科爾、也叫做金玉米的人的話說,胡舒立的辭職是“中國專業媒體的一個後退”。他說,雖然《財經》雜誌沒有被關閉,但是一個失去鋒芒的《財經》雜誌“是建立中國獨立監察媒體努力的一項挫敗”。
*胡舒立辭職對記者爭取新聞自由未必是件壞事*
不過,中國知名媒體人李大同認為,胡舒立辭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她可以創辦一家新雜誌,擁有更大自主權,觸碰更多別家媒體不敢觸碰的問題。李大同說,對於中國巨大的媒體市場,個人是渺小的,潮流才是不可阻擋的。
與胡舒立同時辭職的還有《財經》雜誌60多人的編輯團隊。據信,胡舒立很快將與新的合作夥伴創立新週刊《財新》。與此同時,《財經》發言人證實,胡舒立已經接受中國中山大學的邀請,出任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