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30日電)「小花蔓澤蘭到處蔓延,拿來做染料,可順便清除生態殺手」。著迷於客家植物染創作的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工友張寶美說,小花蔓澤蘭萃取做染料,可讓作品的顏色更豐富。
張寶美於民國66年起到鳳林分局擔任工友,負責收發文工作,至今已32年。平常就對各式手工藝品創作很有興趣,2年前參加鳳林鎮公所舉辦的客家植物染研習活動後,更是一頭栽進植物染的創作天地,沉浸在植物染顏色變幻豐富的世界裡。
一走進張寶美3層樓透天厝住家,客廳塞滿各式手工藝創作品。她直說「抱歉,抱歉,家裡實在很亂」。往後方再走進廚房,更是堆滿製作植物染的工具,看著流理台上放的大鍋子,原以為是做菜用的,「抱歉,抱歉,這是熬煮製作植物染作品染料用的鍋子」。
「廚房是我創作植物染作品的工作室,不過家裡煮菜做飯,也會用到廚房,還有這個鍋子」。張寶美著迷植物染技藝之深,可見一斑。
張寶美當初參加植物染研習活動後,興趣濃厚,經常自己摸索利用各種不同植物,試驗尋找更豐富、天然的染料,她展示一塊顏色層次多樣的黃色作品布料,「洋蔥直接熬煮會出現多層次的金黃色,染在布料上的質感相當不錯」。
迷上植物染創作的張寶美,對於始終找不到看得順眼的淡綠色感到相當困擾。她有一天在路邊看到四處蔓延的小花蔓澤蘭,突然靈機一動,拔下滿滿的小花蔓澤蘭莖葉回家,拿出大鍋子加入明礬熬煮,當布料染成青蘋果綠時,心中高興地喊「終於找到了」。
「小花蔓澤蘭會緊纏其他植物,扼殺植物的生機,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很大,因此被稱做綠癌或生態殺手」。張寶美覺得把小花蔓澤蘭當作主要的染料之一,「不僅可豐富植物染作品的顏色,還可兼做環保,一舉數得」,現在路邊的小花蔓澤蘭經常遭到她的「摧殘」。
張寶美除了使用小花蔓澤蘭當染料外,也使用榕樹、七里香、樟樹、福木、月桃等各種植物,「這些植物染料讓作品展現多變、豐富的風格,讓人更愛不釋手」。
植物染的顏色可以千變萬化,不過多需使用化學藥品才能變化出更罕見、多變的顏色。而張寶美卻不太喜歡多用化學藥品,「我幾乎都是使用天然植物來製作所需的染料,這樣比較環保和符合自然」。
張寶美製作的植物染作品包括布門簾、帽子、小錢包、環保袋、桌巾、手巾等,每件都有獨特性,也都相當精緻實用。少部分自己平常自用,「大部分作品送給畢士大教養院義賣,幫忙補貼照顧院童之用」。
「玩植物染越玩越有趣,越投入就越發現非常深奧」。張寶美現在經常和研習班的學員共同研究和切磋技藝,希望能把植物染創作推廣給更多人學習,也期盼在農會輔導下,為植物染產業開創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