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佛家故事:修福德與修智慧

果正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過去,在一座離城市很遠的深山老林裏,有很多修行的人,聚集在那裏,刻苦的勤奮精進的用功修行,他們各有各的法門,各有各的修道方式。這其中,有兩個修行的人,是師兄弟,他們雖師從同一位師父,但由於理解的方式不同,就各有各的一套修煉方式,並且互不干涉。師兄專門修福德,而不重視智慧;師弟只是重視修智慧,而不修福德。因為師兄只管修福德而不求智慧,到老來仍是事理不明,好壞不分。結果,連初果須陀恒果都沒有證得,還是愚癡的很。

師弟卻認指揮第一,認為智慧如人的雙目,失去了眼睛,就會迷失方向,一定會很危險。所以他一心一意的勤求智慧,而疏忽了積德的重要性。後來,因他精進修持,結果證得了羅漢果。這時他的師兄已經因年老而去世了。於是他一個人進城,想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教化眾生,而因他的福德少,竟然沒有一個人肯供養他。雖然他告訴人們自己是證果的羅漢,但仍是沒有人理會,因為他平時不修福德,哪里有受人的供養和恭敬的福報呢?

於是他來到王宮,在輝煌的宮殿門口,忽然看見一隻白象,渾身從上到下披戴著很多美麗的瓔珞和掛滿了五彩的珠寶,叮叮噹當的在那兒走來走去,顯得驕傲和自在,當他入定觀察後,才發現,原來這頭白象,是他那專修福德的師兄轉世的。

已證得羅漢果的師弟很有感觸地歎道:“修福不修慧的師兄,結果不過轉生為象,披了渾身的珠寶瓔珞,而修慧不修德的自己,連供養都如此的單薄。原來修道必須福德、智慧具備。”

──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五百比丘們也深覺慚愧,原以為愚癡者,竟是這樣一位證得果位的覺悟的人。
  • 通常,供養多了,物質生活過得豐富,反而妨礙修道,不過,在羅侯羅看來,這些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供養時,他總是轉贈或與大家分享。
  • 你所希望看到,聽到的是人情、人性的事。而法理有時是不能順著人性的。把人性淨化,與真理相應,那才是最要緊的修行。
  • 佛陀想:在我說法時,比丘們已失去了相互間的尊敬、謙讓,等我涅磐之後,他們將怎樣啊...
  • 究竟是自身的業力,註定婁沙迦在這最後的一生,必須受著長期的貧困,忍饑挨餓得因果報應…
  • 大石放在船中,不會沉沒,就象做大惡的人,只要一時念佛、信佛,佛法慈航,自然不會讓他墜落。
  • 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為主,當色身幻滅的時候,愛也隨之幻滅,如果你能看破無常的色身,那纏縛的愛執,也就隨之解脫了。
  •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長得最英俊的是阿難,他有莊嚴如滿月的面容,有清淨的如蓮花的眼睛。
  • 有意佈施的人,並不是窮人,那些擁有金銀財寶而不願施捨的人,才是愚癡的真正的窮人。
  • 佛陀說:“真正的乞食法,應該是不擇貧富,不分穢淨,嚴肅威儀,次第行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