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芭瑪路徑仍有變數 秋颱類型各有不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日訊】(據中廣新聞彭群弼報導)芭瑪颱風來勢洶洶,氣象局特別針對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發出豪雨警告。主要原因是可能出現秋颱的「共伴效應」,即使颱風沒有直接侵襲,豪雨也非常容易成災。根據氣象局的歷史資料顯示:過去有五個颱風路徑類似芭瑪颱風,但僅三個颱風出現「秋颱」效應,1998年10月間出現的瑞伯颱風,豪雨成災,因此並非罕見。

芭瑪颱風的風雨威脅究竟有多嚴重,又是「秋颱」,又是「藤原」?一堆專有名詞,讓民眾聽的一頭霧水。所謂的秋颱,「並非」秋天出現的颱風都叫秋颱,通常在颱風的預報上,如果颱風的位置在恆春南方近海,台灣的北方又剛好有東北季風或鋒面系統系統南下,颱風逆時針旋轉的環流,與東北季風剛好會在東北部一帶,產生「合流」的共伴效應,屬於暖濕的颱風環流或外圍環流,碰上東北季風的冷空氣,冷暖交會,容易出現滯留,並產生劇烈的降水。時間上通常出現在10月到11月間,季節轉變,東北季風開始出現,颱風季節又沒有完全結束的階段。

芭瑪颱風的位置進入巴士海峽,台灣地區五號起東北風增強,因此,就可能出現「秋颱」的「共伴降雨」威脅,

觀察過去歷年的颱風記錄,類似芭瑪路徑的颱風,大約有五到六個,但是,產生秋颱共伴豪雨的例子,前後有三個,包括1998年的瑞伯颱風,2003年的米勒颱風以及2007年的米塔颱風。三個颱風都在10~11月間出現,路徑也都是從呂宋島附近偏轉向北,並貼近台灣東部近海通過,雖然與芭瑪的路徑並不完全一致,但降雨威脅可以參考:瑞伯是強烈颱風,導致北部,花東地區受災嚴重,共伴豪雨,加上颱風本身的威脅,造成28人死亡,10人失蹤,27人受傷,農業損失51.6億元。米塔颱風則是11月份形成的輕度颱風,也產生共伴降雨。

最有趣的是,影響芭瑪未來動向的第十八颱風是米勒!2003年11月出現的米勒颱風,先進入南台灣,帶來豪雨隨後東北風,又對北台灣帶來豪雨,相隔六年後,「二代米勒」反而有機會成為化解芭瑪颱風威脅的救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