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8日訊】(據民視新聞報導) 台灣早期傳統社會中,幾乎人腳一雙的木屐,現在大多被塑膠拖鞋取代,為了配合社區總體營造及技藝傳承,宜蘭蘇澳永美里建造了木屐館,除了展示各種特殊木屐外,也帶動了週邊社區發展。
沒看錯,這雙比一般尺寸大上許多的孔子木屐,在館員的細心解說下,才逐漸解開民眾的好奇心,讓民眾稱奇的可不只這一雙大尺寸的孔子木屐,另一旁的超大木屐,小朋友可是很好奇,不只大得讓人稱奇的木屐,館內還有小巧精細的三寸金蓮,裹足木屐,連木屐都有地位之分,甚至還有地位崇高的老佛爺專屬木屐。
一個人穿木屐不稀奇,三個人一起,還有象徵團結的協力木屐,穿著木屐走路沒什麼,但這種逼你做運動的罰站木屐,還有幫助調整脊椎,縮小腹的功能。
在宜蘭蘇澳的永美里,以前是礦場,為了發展地方觀光,民眾利用當地的「江某樹」作木屐,沒想到卻成了當地的特色,這個木屐館除了展示創意外,也讓社區發展有了更多的吸引力。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