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6日訊】(中廣新聞陳奕華報導)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團隊證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的發生!研究團隊在八年間,追蹤八萬多名幽門桿菌患者,發現不分年紀、性別跟潰瘍程度,早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有效減少三成胃癌的發生,而且根除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台灣有將近五成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又跟胃炎、消化性胃潰瘍、胃癌的發生有關,國家衛生研究院跟臺大醫院、義守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合作研究團隊,分析全民健保資料庫,針對八萬多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長達十年的追蹤,結果發現,胃潰瘍患者罹患胃癌的機會較高,如果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後,罹患胃癌的危險性會明顯減少,而且時間越早,效果越好。
研究團隊指出如果提前兩年消滅幽門桿菌,不論病患的年齡層、性別、潰瘍位置,胃癌的發生率可降低三成。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說:「如果說他是在第一個時間點,也就是在潰瘍發生作用之後的第一年,我們就進行細菌根除的話,在三到四年的時間範圍的話,事實上他可以有效減少30%左右的胃癌罹患率,而且效果在不同年齡層、不同的性別還有不同潰瘍嚴重程度還有不同潰瘍位置,事實上我們都觀察到類似的現象。」
研究也發現,隨著年齡增長,每增加一歲,罹患胃癌的機率就提高3%,不過醫師也說,利用抗生素治療,一個星期殺菌力可以達到八成五,需要約四到八個月左右療程,因此建議消化性潰瘍與胃癌高風險族群,可以到院檢測,假如驗出感染,可以儘早治療。
這項研究成果獲刊在國際「消化學期刊」上,對於從事臨床消化專科與癌症醫師有重要影響,預期未來將改變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範圍與胃癌預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