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24日電)「當年新瓦屋花隊成立,就是自娛娛人!」負責今年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的謝佩娟說,今年節慶融入社區營造精神,並呈現歐洲嘉年華風情,要讓大家感受「藝術就是要好玩」。
新竹縣國際花鼓藝術節,自民國89年起2年舉辦1次,今年起改為每年舉辦,於今天起一連9天在新竹縣竹北市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與六家民俗公園熱鬧登場。
不同於過去以鼓的表演為主軸,今年花鼓節邀請來自瑞士、挪威及義大利的雜耍者劇團、北極星劇團和蒙地劇團。這些歐洲團體展現高互動性及高技術層次的肢體藝術,是歐洲街頭藝術的重要表演團隊。
擺脫「鼓」的思維,今年的節目呈現很不一樣。負責花鼓節事務的謝佩娟,是新竹縣社區營造中心計畫主持人。她說,花鼓藝術節的概念源自新瓦屋花鼓隊,這個為慶祝台灣光復而成立的民間團體,已有超過一甲子歷史,花鼓節的舉辦,不僅展現地方特色,也讓國內外文化有了交流機會。
不過,談起自己的觀察,謝佩娟說,花鼓隊做為在地代表,面對外國團體似乎感到些許緊張,也少了點自信。但她強調,「我們也有自己的故事!」表演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要為了自己才有意義,這是一種學習過程。她說,就像台灣的陣頭文化是為了廟,新瓦屋的花鼓隊則是自娛娛人,雖然國外表演團體很優秀,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東西」。
謝佩娟表示,台灣已有優劇場這類高水準的鼓藝表演團體,但「花鼓隊畢竟不是優劇場」,她認為,花鼓隊除了是鼓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它自娛娛人的精神,所以這次節慶安排,特別強調文化互動及藝術好玩的理念,希望拉近藝術與民眾的距離。
謝佩娟說,花鼓隊因為是在地代表而感到壓力,但其他社區團體則抱持玩樂心情,壓力較小,參與感十足。「才剛說要和外國團體交換禮物,一整個社區100多人居然全都報名,踴躍的很!」她說,當客家湯圓碰上外國巧克力,吃吃喝喝之間,讓社區文化有了另一種交流。
謝佩娟說,今年國際花鼓藝術節有2個場地,其中,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除了有外國團體表演,也有新竹縣內的民俗表演團隊,包括新瓦屋花鼓隊、芎林下山客家武獅隊、峨眉野山田打擊樂團、關西祖傳隴西八音團等;至於六家民俗公園的場地,則邀請劉劭希與野放客樂團、好客愛吃飯、拷秋勤樂團等,在秀麗雅緻的古蹟問禮堂前,用母語客家話演唱,呈現另一番藝術面向。
除了動態表演,這次活動也包含靜態展示,邀請在地居民一起創作稻草人及稻草裝置藝術,另外也有文化資產館、社造博覽館、地方文化館、文化創意產業館、歡樂故事物等,希望讓大家在遊戲氣氛中,認識在地文化與歷史。
謝佩娟表示,六家地區原是一片稻田,高鐵帶動地方發展,如今高樓大廈林立。這裡有以農起家的舊住民,也有在竹科工作的新住民,雖然都市發展迅速,但在這精華地段,卻仍保有新瓦屋及六家民俗公園兩個重要的文化保存區塊,相當難得。抱持「藝術就是要好玩」的理念,謝佩娟希望國際花鼓藝術節能帶動周邊居民參與,讓參與的人都能樂在其中,實際感受文化間的差異與美感,「為花鼓節塗上自己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