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見鍾情嗎?
在文學作品中,一見鍾情是富有戲劇性、充滿浪漫詩意的主題,而在報刊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關於一見鍾情結苦果、釀悲劇的警世故事。社會的婚姻指導也常以此來告誡年輕人戀愛要慎重、理智,那是因為一見鍾情往往憑藉直覺,是盲目性較強的心理吸引,而這種在瞬間萌發的戀情雖可撞擊出熾熱的火花,但並不都可靠、持久。
首先,“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對方的外表。當你邂逅一異性時,對方的容貌、風度、談吐等外在形象和氣質喚醒了你潛意識中的美的偶像,使原來朦朧的潛意識清晰起來,與現實中對方的形象應合,於是便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美感共鳴狀態,產生“踏破鐵鞋無覓處”、“有緣千里來相會”的驚喜。
其中憑“一見”就結為美滿婚姻的既有巧合,也有的是由於當事人經過長期的積累、整理,已形成了善於捕捉、挖掘、感受對方內蘊美的高級審美直覺。這種認知克服了低級直覺的缺陷而滲透了理性因素,雙方在“一見”的瞬間似乎就溝通了情感交流的管道,並經過必要的深交、協調,彼此鍾愛。但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憑這種所謂的“首因效應”而看錯人、對錯象的。
其次,一個人的外表美、氣質美往往為他套上一個五彩繽紛的光環。國外社會心理學的實驗證實,對於初交的異性而言,對方的美貌具有特別誘人的魅力。如在一場舞會結束後,被試者回答是否希望再次同對方相會時,與再相會有關的只是對方的容顏,而不是其他如智慧、性格、氣度等,美貌者是異性最希望再次約會的對象。因為人們一般認為,美貌者還有其他好的屬性,如自信、自強、性格開朗、性情溫和 等。然而,這種“光環效應”的可靠性是個未知數。
由於大多數年輕人在戀愛時未必能把握成熟的擇偶標準和審美情趣,有的甚至在青春期就懵懵懂懂地墜入了一見鍾情的潛網。因此,需要給自己潑點冷水,要以時間來深化彼此的瞭解,全面考察對方的內在品性,尤其對不利條件和缺陷要有清醒的認識。
我們的研究結果也證實,婚前的感情基礎尤其是對未婚物件缺點的瞭解,與婚姻品質具有顯著的正相關。因此,假如你已成為一見鍾情的俘虜,不必驚慌、擔憂,因為這畢竟是一種美好的經歷和緣分。但同時也不要為對方的外在美蒙蔽,而要多一些理智和清醒,少一些“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幻覺,在雙方的互動中增進溝通、融合個性,以便作出更好的選擇,避免一時衝動的草率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