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執著理念辦雜誌 王元辰澳洲逐夢成真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明隆雪梨特稿)秉持著年少時的願望和熱誠,旅居澳洲的王元辰,果真在30歲生日前,創辦第一本在澳洲出版的中文財經雜誌《理財》,並迅速在華人圈傳出絕佳口碑,成為澳洲中文雜誌市場的佼佼者。

身兼《理財》(Informed Investors magazine)發行人和總編輯的王元辰(Mike Wang),今年才32歲,是台灣移民第二代。

他說,「我小時候有個夢想,希望在30歲以前出版一份雜誌。」由於他人定勝天的處事態度,讓一切都變得可能。

雖然年紀輕,不過王元辰眼光獨具,僅以大約新台幣30萬元的資本一手打造《理財》雜誌,短短2年多,從無到有,創下如今每年超過上千萬元營業額,堪稱台商海外文創事業的成功案例。

談成功的秘訣,王元辰說:「一切在於人。」這句話聽起來雖然瀟灑寫意,但王元辰創辦雜誌過程中所投注的心血與努力,可從創業過程略窺其中辛苦。

成功關鍵 市場定位及調查王元辰表示,澳洲中文雜誌這塊市場長久以來乏人經營開發,大多依賴中港台引進的刊物,頂多只是將內地刊物改版,「加注」一些澳洲素材及廣告後再發行,真正從當地華人需求出發的雜誌相當少。《理財》可說是澳洲中文雜誌市場的試金石。

正因為沒有他人的腳步可依循,《理財》從創刊前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戰戰兢兢,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變成泡沫產業。

其中,市場定位及調查成為《理財》成功出擊的重要關鍵。擁有新南威爾斯大學商學學位的王元辰說,選擇創辦財經雜誌,除了跟自己所學相關外,主要是近幾年他注意到在澳洲許多華人移民對投資理財很有興趣,但苦於語言隔閡,缺乏一個好的投資理財資訊管道,因此,他希望《理財》雜誌的誕生,能為澳洲華人提供一個值得信賴又容易瞭解、運用的投資理財平台。

同時,在創刊前幾個月,王元辰和工作人員就不厭其煩地到各大書報攤觀察華人讀者購買雜誌的習性和特質。王元辰留意到,市面上大量充斥免費的中文刊物,要讀者掏腰包買雜誌的難度頗高;為了與這些「大雜燴式」的拼貼報章模式做區隔,王元辰決定以品質取勝,將《理財》的讀者群鎖定為25至55歲、對投資理財有濃厚興趣、具有專業背景的華裔人士。

行銷策略 以口碑換取市場《理財》雜誌採取「以口碑換取市場」的行銷策略,自2006年8月創刊後,不但在書報攤以平價銷售,前3個月還免費寄發雜誌到各大華人執業的律師樓及醫療中心院所進行宣傳,等到《理財》在華人社團奠定口碑後,再以訂閱優惠回饋以及問卷回函折扣等促銷手法,培養固定訂戶群。

另外,《理財》雜誌並定期舉辦投資講座,採取訂戶免費、一般民眾酌收10元澳幣(約新台幣260元)低廉入場費的方式,除了服務既有讀者外,並以此吸引雜誌的潛在讀者群,也就是對理財投資有興趣的一般華人民眾,藉此達到宣傳效果,同時經由意見調查,了解潛在客戶所關心的議題,以修正雜誌走向,吸引更多讀者群。

在多管齊下的行銷手法下,果然短時間內順利打響《理財》名號,不但迅速在雪梨及墨爾本造成一股投資風潮,讓雜誌銷售量激增,從雪梨地區逐漸擴張版圖到全澳洲,並在墨爾本增設辦公室以應付業務需求。

為了取得專業人士的認同,雜誌的內容與深度成了不可或缺的必備項目。

內容豐富 策劃行銷一手包在此之前,澳洲中文雜誌市場從來沒有一本像《理財》這樣專為澳洲華人設計的全方位投資理財雜誌,內容涵蓋時事、名人專訪、股票市場分析、房地產、外匯,甚至是期貨交易或是另類投資;同時,也有適合中小企業主的商業分析及稅務報告。而為了配合不同讀者的需求,一般華裔移民所關心的退休公積金及年終稅務計畫也是雜誌專欄的重點。

不管是由內而外詳實的財經分析、還是由外而內的行銷包裝,《理財》能在短時間成為澳洲首屈一指的中文雜誌,迅速吸引數千名訂戶,王元辰事先周延的規劃與人力運用可說是最大功臣。

事實上,《理財》幕後陣容不超過20人,其中8人還是自由撰稿者,身兼老闆與總編輯的王元辰所背負的壓力可想而知;尤其創業之初,限於資本,王元辰從雜誌策劃走向到行銷出刊,幾乎凡事一手包,以確保每個環節滴水不漏,精確掌控雜誌的進度,做到用最少的經費達到最高效益。

財經背景 編採會議共研討「創辦《理財》前的工作經驗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大學畢業後,進入國際知名商業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擔任資深財經分析師的王元辰,對於財務金融脈動的敏銳觸角不在話下,所以在編採會議上,一旦記者提出的題材過於冷僻或是過時,王元辰就會適時介入修正,確保《理財》內容與品質維持水準之上。

而且,除了目前雜誌工作外,王元辰8年前所開設的「Mikey Magic」平面廣告公司,在雪梨商界頗有名聲,至今廣告邀約不斷;他所經手的客戶包括世界知名的惠普科技、花旗銀行、宏碁電腦及Bang & Olufsen音響公司等。王元辰在《理財》創辦初期,甚至還親自擔任藝術總監,為《理財》的編排風格走向操刀。

不可諱言,廣告是雜誌生存的命脈,在《理財》草創之初,由於當地市場還沒有類似的產品,使得許多客戶在刊登廣告之前顯得猶豫不決。談起這段歷程,王元辰只是輕描淡寫地笑說自己運氣好,他認為主要原因是雜誌定位明確,加上內容、廣告設計受肯定,隨著讀者以及訂戶倍增,一旦有知名品牌刊登廣告,自然會受到更多廠商企業青睞,雜誌的營收也就蒸蒸日上。

創辦雜誌親身體驗賺錢難談及澳洲未來的經貿發展潛力,王元辰分析,澳洲地廣人稀,具有非常豐富的礦藏存量,該國最大的資源礦藏公司如BHP Bulletin或者是Rio Tinto公司等,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過去十年間,澳洲的財務金融服務業急起直追,希望能夠讓澳洲成為亞太地區金融業的中心。而澳洲的生化科技公司,如CSL、Resmed等,近幾年更是在世界舞臺上發光發熱。

然而,當被問及對於有意到澳洲發行中文雜誌的人士有何建議時,王元辰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要做。」

王元辰不是怕同業競爭,因為在創辦《理財》之前,王元辰父親曾告誡他辦雜誌不容易賺錢,而且經過這兩年多來的歷練,王元辰很能體會個中道理。

籌備網站 拓展行銷國際化王元辰表示,在創業時期,他一天工作20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事,就算到現在,身為雜誌總舵手的他,還會親自走訪各書報攤去觀察雜誌的實際零售狀況。王元辰說,澳洲書報攤不會因為雜誌售完就主動要求補貨,如果自己不積極些,可能流失許多潛在的零售顧客群而不自知。

王元辰指出,也許外界認為辦一本雜誌的門檻不高,但如果只是以賺錢為出發點,缺乏內在熱誠、無法真正了解產品內容和市場需求,澳洲華人市場說大不大,想要生存並不容易。

王元辰目前正在積極籌劃《理財》轉型,他認為印刷媒體業將逐漸萎縮,因此,他和旗下編輯群正籌備「理財網站」,希望藉由網際網路讓《理財》邁向國際化。

王元辰並在研究社交網路(social networking)媒介的可行性,希望經由新媒介讓讀者與《理財》編輯群進行互動,至於這是否為未來更廣大的商機鋪路,王元辰暫且賣關子不說,不過他「人定勝天」的處事態度,讓一切都變得可能。

王元辰的故事,274期「國際商情雙周刊」有全文報導,網址為//www.trademag.org.tw/。

評論